2017-11-04 09:35

最近國際上各路鬧獨立的勢力真是經歷了一連串的打擊,“宣佈獨立”的加泰羅尼亞前主席普伊格德蒙特帶著五個小夥伴齊刷刷跑路了,主導了獨立公投的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領導人巴爾紮尼辭職了。有意思的是,西方社會為他們說話的媒體幾乎一家都沒看到,這和中國港台疆藏地區的分裂分子在西方的待遇截然不同。這兩天台灣當局的蔡英文也在夏威夷給自己加戲,就是有點尬演。

“鬧獨立”這件事其實在各國各地區都不太一樣,除了大體目標一致,細節上幾乎一國一個版本。冷戰結束後的分離主義勢力大多數是從一個原有的主權國家內部,由於民族、宗教、意識形態、現實經濟利益等諸多元素,產生了鬧獨立的土壤,以撕裂現有的主權國家為手段,達到獨立建國的目的。他們成功的標誌就是獨立建國,獲得國際主流社會承認,成為聯合國正式成員。那麼在什麼情況下,鬧獨立會成功,哪些情況下不會成功呢?其關鍵就在於兩個要素:利益和實力,與價值觀和獨立形式無關。

利益指的是謀求分裂的一方所追求的獨立是否會對別國有利,有利到可以贏得外國干涉者的鼎力相助,甚至不惜和其從屬的主權國家爆發戰爭。實力指的是為了捍衛自身統一,反對分裂的主權國家是否有足夠的實力維護統一,挫敗那些由本國內部的分離主義者以及外部勢力參與的分裂活動。

當地時間2017年11月2日,西班牙巴賽隆納,民眾遊行抗議西班牙法院宣佈拘押8名前加泰羅尼亞政府官員。

成功案例:科索沃

成功案例中有一個典型,就是科索沃。科索沃的獨立並沒有獲得中國的承認,但是並不妨礙我們把它歸類為“成功案例”,因為科索沃獲得了國際社會上一百多個國家的承認,其中包括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中除了中俄以外的其他三國,它甚至作為獨立國家,參加了2016年的巴西裡約奧運會。

科索沃的獨立成功源於南斯拉夫的崩潰,得益於北約對當年科索沃戰爭的強力武裝干涉。戰爭過程不做回顧,大家都很熟悉,而且戰爭的過程中也發生了中國人不會忘記的“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事件”,我們需要知道的是背後的原因和政治影響。

西方干涉的動機從來都不是嘴上說的什麼“民主”或者“人道主義”。米洛舍維奇當年的措施是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都有權力採取的措施,無非就是用國家暴力機器恢復動亂地區的秩序,當年米洛舍維奇取消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和今天西班牙中央政府收回加泰羅尼亞自治權並解散當地議會有什麼區別?

要說阿族人遭到種族清洗,那要是算死亡人數的話,塞族人在整場戰爭中以及戰後遭受阿族血腥報復中死掉的塞族人比阿族人要多出多少個數量級?而且光是因北約轟炸而造成的難民就數以百萬計。“科索沃解放軍”具備和愛爾蘭共和軍、西班牙巴斯克極端分離主義組織“埃塔”、菲律賓棉蘭老島阿布沙耶夫組織一樣的性質,這些極端分離主義組織都採取暴力和恐怖主義活動。

科索沃獨立

“科索沃解放軍”在科索沃戰爭前就經常使用恐怖手段襲擊塞族軍警、行政人員和無辜百姓。戰後改頭換面,繼續採取瘋狂的報復行動,殺害、驅逐留在北約佔領區內的塞族人,製造了一系列“人道主義”災難。不幸的是,這一切都可以被西方無視,畢竟“人權”只是西方的幌子和藉口,不是真正的干涉動機。

至於科索沃獨立的後續影響,簡單地說就是美國為首的北約成功撕裂南斯拉夫,把俄羅斯的力量進一步向東擠壓,為西方陣營的東擴創造有利條件。該事件反映出“西方”作為冷戰的勝利方,對放棄冷戰的“東方”毫無尊重之意,肆無忌憚地搶奪冷戰勝利果實。更為重要的是,科索沃戰爭開創了“人權高於主權”的先河,為西方國家繞開國際準則,以“人權”為藉口為自己的武力干涉掃清障礙,冷戰結束後的國際格局並不像大家想的那樣天下太平,“新干涉主義”開始成為世界和平的新威脅。諷刺的是,西方每次“人權高於主權”的干涉,都會帶來規模更加龐大的人道主義危機,更諷刺的是現在開始自食其果(難民危機)卻仍然不思悔改。

除了科索沃,能夠滿足外國干涉者的利益需求,獲得鼎力相助,又同時碰上所屬主權國家國力有限無力回天而達到成功獨立的例子還有不少。比如曾經的“東巴”孟加拉、經歷過兩次蘇丹內戰獨立的南蘇丹、以及二戰結束後從中華民國政府手中獨立出去的蒙古。(東帝汶不算,因為它是先被印尼非法吞併然後獨立,雖然它的獨立也符合外國勢力的利益,也得到了外國的鼎力支持。)

失敗案例:庫爾德

這個案例是一個“因為得罪人太多而沒法成功”的典型。首先庫爾德人在中東所分佈的位置十分尷尬,正好處於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和伊朗的中間,而且每家的土地它都佔了一部分,如果獨立建國意味著要四個未來的鄰居同意割肉,這和其他成功案例都不一樣,因為那些成功的案例都會給它們未來的鄰居以好處,要麼是製造緩衝區,要麼是削弱自己的地區競爭者,要麼是分享獨立後資源開採等經濟發展成果。這些庫爾德一樣都沒有,反而需要自己所有的鄰居割肉,這就基本上不可能成功,即便庫爾德是中東地區繼阿拉伯、突厥和波斯之後的第四大民族。

雖然藉助打擊ISIS,庫爾德人的實力做大做強,也進一步加固了自己擁有武裝的合法性,但即便是為反恐流過血,參與公投的投票率達76%,贊成票過90%,也並沒有什麼現實意義。就別說在中東實力較強的土耳其和伊朗,以及有俄羅斯撐腰的敘利亞政府,就連允許自己境內庫爾德人高度自治的伊拉克也有實力扼殺掉獨立。

中東民族分佈

美國和以色列也不傻,支援函式庫爾德獨立的成本和回報根本就不成比例,一下子要得罪四個中東大國不說,庫爾德人控制區還不靠海,光靠空中走廊來提供支援,怎麼想都是賠本買賣。所以庫爾德人的悲劇要繼續了,不鬧獨立起碼在伊拉克還能享受高度自治,這麼一鬧,可能連很多原有的權益都要喪失。

和庫爾德一樣悲劇了的還有加泰羅尼亞。西班牙可不像英國那樣還允許蘇格蘭去公投,人家的憲法寫得清清楚楚,加泰的自治和民主是建立在維持一個團結統一的西班牙基礎上的。歐盟也不會支持,因為有太多的歐盟成員有同樣的問題了,法國和西班牙接壤的有一小部分還叫“北加泰羅尼亞”、德國有巴伐利亞、義大利還有西西裡,這一鬆口那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所以歐盟大家庭紛紛表達對西班牙中央政府的支持,美國也表示了這是西班牙內政。西方世界已經受不了“黑天鵝”了,英國這種“文藝青年”已經把“公投”這種遊戲玩得讓大家都怕了。所以,加泰的獨立對任何人包括它自己都沒有好處,除了折騰自己人,沒有外部勢力有興趣提供援助,所以結局就是始作俑者跑路。

加泰羅尼亞此番鬧獨立還好,目前還沒有發生流血,不像庫爾德那邊都已經打起來了。其他那些作死的失敗案例就更加血腥了,比如當年被普京收拾過的車臣以及被斯裡蘭卡政府以及其他大國聯手幹掉的“泰米爾猛虎”組織。

所以失敗的關鍵也還是因為利益和實力。無論自己爭取獨立的形式是民主的公投,還是武裝鬥爭,最終要麼是觸及太多人的利益導致無人站台和支持,要麼是自己所挑戰的主權國家實力太強(就算這個主權國家自己實力不夠,它也能因為利益搬到外援),都以失敗告終。

預防分裂

面對加泰羅尼亞鬧獨立事件,西班牙政府的處理也一直沒有手軟,首先當然是不承認,接著剝奪加泰自治權,還聯合國際社會一致強烈譴責。而在11月3日,西班牙法官向加泰前主席發出了國際逮捕令,同時被通緝的還有4名加泰政府前高官。

加泰羅尼亞議會分裂派議員在決議案通過之後起立鼓掌。

那麼,作為主權國家,如何捍衛自己的領土主權完整?答案同樣是圍繞“利益”和“實力”兩個關鍵點。

首先,很多分離主義都來源於民族或者宗教問題,因此,正確的民族宗教政策是使民族問題長治久安的先決條件。如果沒有一整套健全的、完善的民族宗教政策,給予少數民族政治上真正的平等,在經濟上共同發展,就難以爭得少數民族的人心,使少數民族對國家有堅定的認同感。這就是“利益”的作用,當統一的利益大於分裂,那麼至少分離主義就失去了物質基礎。

平等的民族政策是主體民族和少數民族團結一致,建立和擁有共同國民意識和國家認同意識的基礎,只有真正平等的民族政策才能給分裂分子以及境外勢力的分裂“理論”釜底抽薪,從而使其喪失群眾基礎。簡單地說就是跟分離主義勢力“搶人心”。同時也要防止過度偏袒少數族群,造成對主體民族的“不平等”,這同樣會動搖民族團結的基礎,所以我們要強調“真正平等”。

很多國家的民族分裂分子之所以得逞,同這些國家在少數民族地區不得民心有直接關係。武力是挫敗民族分裂的重要手段,但如果不注重人心的向背,取得的成果是難以長久保持的,如土耳其庫爾德地區的分離運動,就是屢打屢起,綿延不絕,時不時還能夠發動在安卡拉和伊斯坦布爾這種大城市的恐怖襲擊。

“實力”同樣是關鍵。國家政治穩定和國力強盛是維護國家統一的重要保證。冷戰結束後一系列多民族國家解體現象,並不單單是民族問題,而且是國內政治動盪的併發症,蘇聯解體、南斯拉夫解體,以及衣索比亞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如此。民族分裂是這些國家劇變的原因之一,但不是絕對原因和唯一原因,而原有政治制度的崩潰則是國家解體的催生劑。當國家穩定時,經濟才能發展,國家也才有能力去推行平等的民族政策,去帶動各地區的平衡發展。

“實力”除了經濟的一面還有軍事的一面。比如我國非常獨特的台灣問題,由於並不享有治權,光靠經濟實力並不足以促成統一的實現,軍事實力必不可少。台灣不統不獨的這個現狀確實對西方有利,或者說中國的統一,對某些國家大大的不利,這也是“台獨”勢力和其他分離主義勢力在西方待遇不同的原因,也是為什麼九十年代台海危機時美國願意把航母戰鬥群派進台灣海峽的原因。

樂觀的是,我國的實力正在穩步上漲,軍力亦是如此,我們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拿航母沒轍的國家了,只要我們繼續戒驕戒躁,把握時機繼續努力奮鬥追趕,祖國統一大業絕非虛無縹緲。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