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當中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早晨刷牙的時候,低頭一看牙刷,上邊有血漬,再抬頭照鏡子,發現牙齦上有一處正在出血,很多人不太在意,認為牙刷毛的質地太硬,或者自認為這種現象非常普遍,於是常常忽視。可是牙齦出血這種現象反反覆復,總不見好。

牙齦出血有很多原因,小到局部的口腔問題,大到全身系統疾病,都有可能表現為牙齦出血。但無論是哪一種,大家都不能忽視,雖然暫時的牙齦出血一點也不痛,而且沒有其他影響,但是有可能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還未查明病因的疾病就會逐漸進展,最終延誤病情。那麼都有哪些疾病容易導致牙齦出血呢?

健康的牙齦呈粉紅色,而且質地堅韌,有比較好的彈性,表面平滑光整,沒有凸起和凹陷,觸之不出血。健康的牙齦即使在刷牙和吃東西的時候也不會出血。若患有牙齦炎、牙周炎,或者是牙菌斑過多堆積,細菌就會對牙齦組織造成損害,引發炎症,於是牙齦失去了原有的正常色澤和形態,變得紅腫鬆軟,容易出血。這些屬於局部的口腔疾病,若治療不及時,炎症進一步蔓延或者入血,還會引起牙髓炎,甚至其他部位的繼發感染。

很多血液病也會表現出牙齦出血的症狀,當然不僅局限於牙齦,其他部位的皮膚黏膜也可見出血點。比如白血病和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都是骨髓病態造血,骨髓「生產」出的血細胞功能障礙,包括血小板。所以機體有功能的血小板數量很少,我們大家都知道血小板有凝血的功能,若數量過低,患者就會表現為自發性出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主要是因為機體產生了血小板抗體,這種抗體與血小板結合,破壞血小板,導致患者血小板數量減低,容易出血。血友病則是因為患者血液內缺乏凝血因子,這也影響了正常的凝血功能,容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