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的彤彤和小朋友玩石頭、剪子、布游戲。只要贏,就會繼續玩下去。但要是輸了,就會吵著說"不算數"、阻止別人贏她。其他的小朋友都不高興了,紛紛跑開,不願再和她玩。
見大家不理她了,彤彤跑到媽媽身邊,忍不住大哭說:"他們都不跟我玩。"
其實,剛才彤彤和小朋友吵架的那一幕媽媽都看在眼裡,明知理虧又霸道的是自己女兒,但看到孩子傷心難過的樣子,卻又很心疼,媽媽真不知道怎麼辦了?
不想輸,是人的天性,何況一個孩子,對於彤彤這樣的孩子,要有一定的方法。
現在輸不起的孩子,將來也贏不了
有家長認為這叫“要強”,說明孩子有很強的上進心,將來定有出息能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保持很強的動力;
但這類“輸不起”的孩子,耐挫折能力太差,將來經受不住風雨。
如果因要強而變得“患得患失”,只想贏而無法接受輸,甚至對別人的成功抱有深深的嫉妒和敵意,這就成了“輸不起”了。
想贏,是成功者的特質;而輸不起,則是失敗者的通病。這樣輸不起的孩子,未來也贏不了!
為什麼這麼說
1. 輸不起的孩子,脾氣往往很差。
一旦沒有取得預期的成功,就會抵賴、哭鬧、撒潑,甚至還會耍賴心懷嫉妒、敵意,比如踢倒別人搭的積木,這樣的孩子人緣也會變差,人緣差了,做事情也不會得不到大家的擁護。
2. 輸不起的孩子,更易產生心理問題。
輸不起的孩子每次失敗後,都會陷入深深的自責中,時間長了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抑鬱,甚至輕生。
3. 輸不起的孩子,人格、品行會受到不良影響。
如果太過於看重輸贏,孩子的價值觀就會出現扭曲,就會為了贏而不擇手段。
為什麼孩子輸不起
1.不想輸,是人的天性,因為勝者才能享受更多的東西。
玩游戲贏,能在同伴間樹立威望;考試總是第一,就能收獲父母的贊揚和同學的崇拜。
2.家長的心理暗示。
有的家長很喜歡把自己孩子跟別人家孩子作對比。
“人家又考了第一名,而你.....”
無形中給孩子暗示:“只有別人強,才能得到父母的認可。
還有些家長總把”輸贏觀“帶給孩子,只要孩子表現稍好,就豎起大拇指:“兒子真棒!太聰明了!”結果,一味的誇贊讓孩子沉浸於“我最棒”的思想中,無法接受失敗帶來的心裡反差。
如何讓孩子正視輸贏
1.給孩子體驗失敗的機會。
在陪小孩子玩耍,不要一味遷就、總讓孩子贏,適時讓孩子體會失敗的機會。當孩子因輸而郁悶之時,趁機引導孩子:這個只是游戲,未來你的路上還會遇到很多失敗、更大的挑戰,你內心必須學會強大。
2、交給孩子正確的輸贏觀。
如若孩子因輸而耍賴,藉此告訴孩子:任何事情有贏必有輸,輸不可怕,也不丟人,輸了之後仍然堅持的孩子,才是最堅強、勇敢的。
2.引導孩子換位思考。
先認可孩子的情緒,然後再引導孩子體會別人的感受:“你這次輸了,媽媽能體會你的感受,你現在肯定不開心,心理不舒服對不對?但如果全是你贏,別的小朋友老是輸,他們也會像你現在一樣不開心?所以,也要讓其他人贏讓,大家輪流高興呀!”
3.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
一方面,盡量不要把工作中的情緒帶回家,如果您自己都經常因工作失利而垂頭喪氣、悶悶不樂,那孩子面對失敗時怎麼堅強、樂觀得起來?
另一方面,適當調節孩子的學習壓力,不要動不動就提什麼“回報父母”“家庭責任”“家庭重擔”“出人頭地”,表面上看是激勵孩子,其實,這樣的壓力其實更難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