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供養

佛教很重視供養,而供養其實含有培養的意思,也就是培養我們的福德與智慧。換言之,供養就是修行。故一般來說,供養可分為三種:一、物質供養,即以物質來供養三寶。二、時間供養,將原本用來玩樂的時間撥出來服務道場或善知識。三、修行供養,又稱為法供養,也就是依教奉行。

在做物質供養時,我們要能透過儀軌來善用其心,譬如在供果時可觀想「當願眾生,皆能成就,圓滿佛果」,供花時可觀想「當願眾生,心地柔和,行菩薩道」,點燈時可觀想「當願眾生,破無明暗,得智慧光」,點香時可觀想「當願眾生,薰習佛法,謹持戒律」,供清水時可觀想「當願眾生,心地清淨,光潔自在」。我們可以透過這些事相來修行。

然而物質供養中有一點要注意的,就是如果帶著沉重的自我,而缺乏清明的覺知,所有的供養都只是結善緣、種福報及遠種菩提因罷了。譬如曾有位國王想以鑽石來供養佛陀,又擔心佛不喜歡這種俗物,於是一手捧著美麗花束,一手拿著希有鑽石,來到佛的面前。

他先試著將鑽石放在佛的腳邊,這時聽到佛說:「丟棄它!」國王聞言立即將鑽石往地上一扔,準備將花束放在佛的腳旁。剎那間佛又開言道:「丟棄它!」

國王十分聽話的遵從佛的指示,這時兩手空空,只得試圖作揖頂禮,卻又聽到佛說:「丟棄它!」

此刻國王感到十分困惑,不知如何是好。在他手足無措之際,佛對他說:「鑽石與花束是沒有用的,兩者全部丟棄也沒有什麼意義,除非你真能丟棄你自己。剛才給你的那兩個指示,只是讓你學習罷了。現在,放棄你的自我!」

因此,放棄自我才是真正的供養。「物質供養」及「時間供養」隨分隨力即可。只有「修行供養」才是最重要與最積極的,它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能不忘佛法的根本教義,以佛法為標準來匡正不當的觀念行為,將自我完全予以捨棄,並能將菩提心帶到生活中來體驗實相境界,且以大悲心攝受有情、饒益眾生,行菩薩道。因此,在普賢十大願王中才會說:「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