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桃園一對新人舉辦婚宴,卻遭一名陌生女子混入婚宴中企圖「白吃白喝」,而事後該女子不僅身份遭到肉搜,更引起各界撻伐。而稍早一位網友在個人臉書專頁,發表了一篇題為「她不壞,她是我姐妹/喜宴,白吃白喝?」的文章,揭露該女子不為人知的苦衷。

該網友指出,該女子並不是真的想要「白吃白喝」或「鬧場」,而是她擁有躁鬱症的症狀。原PO表示自己與該女子家中已認識20年,該女子家中有個60歲的母親,必須24小時照顧中風又失智近70歲的父親。該母親在與原PO通電話時也透露「女兒才自精神醫院出院不久,但近日女兒突然不就醫也不吃藥,因此『亂駡、亂說、無法正常溝通』的症頭,又起來了!」而該影片曝光後,女子就讀高中的兒子也因為母親的脫序行為,無法面對同學及鄰居!這也讓原PO難過的表示「很期盼大家能勿再苛責影片中、曾經乖巧的女孩。單親媽媽的她,真的不是真想『白吃白喝』;她只是一位沒人照顧的病人而已!敬請大家能原諒、包容她!希望未來,若她的病康復了,期待大家能夠再給她一次重新做人的機會!」

躁鬱症(英語:bipolar disorder,亦稱雙極性情感疾患,早期稱為躁狂抑鬱疾病),是一種精神病經歷情緒的亢奮期和抑鬱期。情緒亢奮期(躁期)可分為「狂躁」或是「輕躁狂」,兩者的區別在於是否影響生活及工作和是否出現精神病症狀。於狂躁期,患者感到或表現出異常開心、有活力、易怒,常會做出不計後果的決定,對睡眠的需求也往往會減少。於抑鬱期,患者會哭泣、缺乏與他人眼神交流、對生命萌生負面看法,也有自殺的可能。病史長達20年以上的患者,其自殺風險超過6%,自殘風險則約30-40%。躁鬱症也常伴隨焦慮症以及藥物濫用等心理問題。

躁鬱症病因不明,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都有影響。許多基因都會略微增加發生躁鬱症的風險,但目前尚沒有找到佔主要角色的基因,還有如長期壓力和童年受虐等環境因素,都有可能致病。若患者經歷一次以上的躁期,稱為第一型躁鬱症;若患者經歷一次以上的輕躁期加上一次重鬱期,稱為第二型躁鬱症。

症狀較輕但持續時間較長的患者則被歸類為循環性精神失調。如果該現象是由藥物或過量飲用咖啡所引發,則不能診斷為雙極性情感疾患。會出現類似症狀的疾病和情況包括:藥物濫用、性格異常 、過動 、思覺失調症以及數種醫療狀況。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