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本報訊】由於香港的特殊地位,居港的華人學者通常都有一種根植中國又超越中國的世界觀,他們著書立說,往往會從香港的視角挖掘出某一學術領域的獨特之處,宛如管孔窺世界一樣,發現知識的新大陸,又如鏡前照身後,映出中華文化的不足。讀其書,如在香江之畔得茶獨飲,聆聽一個大陸人不太熟知的海外故事。近得香港教育大學羅金義新著一冊,由於其精緻的選題、獨到的論述以及諸多的思考,筆者讀起來難以釋手,再加上書幀設計的精美和便攜,無論是香港東鐵線上,還是廣深和諧號上,可以隨手從包裡拿出來,不斷翻閱。一張保單同時享意外+醫療險,每5年再領生存保險金Sponsored 友邦人壽新黃金意加醫遠離熱鬧紛爭的國際政治舞臺,遁入自我迴圈的人文地理和地緣政治中,這樣的國家在國際社會中屈指可數,老撾(臺灣稱寮國)可能算一個,羅金義這本書講的就是這個東南亞小國,在大國夾縫中的生存故事。在注重宏大命題、關注大國關係,言必稱中美的國際關係學界,這種題目如今已經很少見了,若非出於興趣,很難成書。即使在東南亞的區域與國別研究中,東盟、印尼、越南和緬甸等才是研究的主要對象,還輪不到老撾這樣的彈丸內陸之國來「?起」一位學者的研究領域,羅金義花費心血為這樣一個國家立書,肯定不是為了在學界揚名,毫無功利之心,僅此一點,讓我這個自稱是研究東南亞的人感到汗顏。當然,既然在學術上是志同道合,筆者還是要給羅金義「找找不足」,算是挑理,也算是自勉。當市場經濟的大潮湧動全球各個角落時,老撾可能是東亞最後一塊「淨土」,在湄公河畔瑯勃拉邦的寺院裡,年輕的僧人依然堅持「我心向佛」的心靈之旅,崇尚簡單、安靜與和平的生活,世界上多少旅行家對此心神往之。但在作者的地緣政治學分析中,老撾是一個地緣政治的操盤高手,在老撾的地緣政治裡,一種隱忍、和平的佛教文化是否也在發揮作用?發揮的作用究竟有多大?該書在這方面並無論述,不能不說是一個缺憾。在荷蘭學者詹姆斯•斯科特《不被治理的藝術》一書所說的Zomia高地社會中,老撾大部分也屬於「無國家主義者」的高地,那種逃避喧囂政治舞臺的山地民族性格或許也是老撾一種地緣政治的生存之道。作者後記中「野渡無人舟自橫」的學術獨白,筆者亦有共鳴。學術研究如佛家修行,惟有如此,才能如羅金義所願:在改革大潮下,好的東西都可以在那裡(指老撾)好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