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健康”,如何科學吃素也是門學問!

溫飽問題已經解決的時候,人們開始尋求一些更為高級、更為健康的飲食方式。尤其當現代人的健康深受心臟病和肥胖病的影響時,更多人選擇了吃素。

但“素食≠健康”,真正的健康還需要有科學的吃素方式才行。

什麼是素食?

營養學家認為,素食主要是指以水果、蔬菜、豆類、穀物、種子和堅果等植物類食品為主的飲食習慣。

從營養學角度來說,人類飲食的葷素黃金比例應該為2:6,即2分葷6分素。

但是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改善,人們傾向於食用更多的動物性食物,甚至把這個比例倒了過來,成了6分葷2分素。

“吃素”還有分類?

我們通常所說的“素食”,涵義也很廣泛。國際上通行的素食種類一般包括四種:

1.奶素食:

可吃奶類製品,不吃蛋類、肉類。

2.蛋素食:

可吃蛋類,不吃奶類製品及肉類。

3.蛋奶素食:

蛋奶均食,不吃肉類。

4.嚴格素食或純素食:

蛋類、奶類及一切與動物有關的食品包括燕窩、蜂蜜等都不吃,只吃不包括五辛(蔥、韭菜、大蒜、小蒜和洋蔥)的植物。

吃素都有哪些好處呢?

1.降低患癌症的風險

素食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成分、植物營養素,這些都能幫助素食主義者降低患病的風險。另一方面,喜歡吃肉的人,尤其是那些喜歡吃肥肉的人,患上癌症的幾率則要更高。

2.預防II型糖尿病

隨著世界範圍內肥胖者的增多,II型糖尿病也越來越普遍了。素食中包含多種碳水化合物和纖維能夠幫助身體更有效地分泌胰島素,從而預防II型糖尿病。

3.擁有健康的肌膚

蔬菜中,豐富的抗氧化成分,對於時刻擁有更健康的肌膚來說是非常理想的選擇。

4.改善三高

素食食譜中,脂肪含量都較低,對於血壓、血脂、血糖有良性改善作用。因此一定程度的素食,對三高人群的健康狀況有幫助。

5.改善消化

果蔬中含有豐富的纖維,有利於改善消化功能。蔬菜等很多素食含有大量纖維素,可以增加腸道蠕動,有利於人體健康。

素食的營養搭配原則

1. 應以全麥麵包、胚芽麵包、糙米等代替白米飯、白麵。

2. 豆類如黃豆、毛豆、綠豆,或豆腐等豆類加工品含豐富蛋白質,可補充因未攝食肉類而缺乏的部分營養。

3. 多攝取腰果、杏仁等核果類,其豐富油脂可補充人體所需熱量。

4. 青菜最好能有四五種變化,肉類所含鐵質可經由多攝取鐵含量高的水果如櫻桃、獼猴桃、葡萄來補充。

5. 別為了讓素食更有味而多用油脂來烹調,應掌握素菜清淡、少鹽、少糖的原則,如此才符合素食之健康取向。

今天正是人們宣導的“素食日”,提醒著我們不能再繼續輕視素食的重要性。其實很多健康方面的問題,都是因為“大魚大肉、無肉不歡”的飲食習慣導致的。

飲食習慣一時難以改變,但我們可以從今天、從這篇文章開始,嘗試每個週期給自己一天的“素食日”,用蔬菜、水果緩解體內代謝的壓力,清理腸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