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農村老人贈送的燒燙傷不留痕秘方,不想私藏,分享給有緣人
原創 阿兮隨筆 2017-11-27 10:40:47
這是一次農村采風奇遇。按照朋友們說法,應該是冥冥之中的安排,讓我在三年半前,冒著酷暑去往陌生村莊,才有機會遇到年已八十的王夢欣老人,完成夢幻般的秘方傳遞儀式。
燒燙傷不留疤痕,五十多年裡,老人用這一秘方,讓太多愛漂亮的年輕人,重新恢復了自信。老人最引以為傲的一次,是給一個十幾歲的熊孩子治療。
王夢欣老人在自家門前
這淘氣包自己弄了幾斤火藥要做炮仗,守著煤油燈,火藥就放在胯下,先卷了一個小的,放煤油燈上點著試試藥勁大不大,結果“轟”的一聲,火藥引燃炸了,房子都差點燒沒了。熊孩子的雙腿、胯下、肚子、胳膊、臉……都被火藥熏成了黑色,手一抹臉,整個一層皮掉了,大家可以想像那慘狀。
老人就是用了這個秘方,讓熊孩子皮膚恢復如舊,沒有疤痕,也沒有變色。這也算是他的成名之作,從此後,人人信服他的燒燙傷秘方神奇。
地榆
據說想老人秘方的人很多,還有出錢要買的,都被他拒絕了。為什麼老人選擇的傳人,是素昧平生的我?也許正如老人所言,和我有眼緣。
三年時間,從采藥到制藥,用藥,也算是經過了驗證。也有人開玩笑說,你拿這個秘方可以發大財了,賺個百八十萬不是問題。但我不能這樣做,否則對不起王大爺的信任。今天,我要把老人的善心,無償分享給更多有緣人。
朋友們認准了上圖,這就是大爺所傳秘方的主藥:地榆,農村俗稱“馬虎棗”。左邊是葉子,右邊是花,我特意以榆樹為背景拍的花,是為了大家好分辨。地榆的葉子像榆樹葉,但又略有區別。
雖然被農村大爺逼著把秘方製作的過程,用藥方法等,寫在采訪本上,又把地榆的特徵,讓我記下。我仍是怕認錯了。等到九月份,特意邀了幾位認識地榆的朋友,去農村,陪我上山采藥。
燒燙傷藥,主要用的是地榆的根。上圖是朋友們在山上揮鎬刨地榆根。
地榆根很大,又長在丘陵山地,刨起來很費力氣。好在人多力量大,其中一位朋友對植物特別有研究,知道地榆愛生長的地方,也算是大獲全勝,刨了一編織袋。
正好山上有個水庫,把地榆根上的泥土清洗干淨,攤曬在水庫機房向陽處水泥地上,大家也坐著休息一會兒。
地榆根洗干淨後,是棕紅色的,一定要保證挖到的是真的地榆,認不準的一定別亂搞。燒燙傷治療事關重大,稍有差池留了疤痕就不好了。切記切記。
來張大圖,大家可以放大了仔細看。我們刨的地榆根,就是這個樣子的了。
這是我拿回家趁著半干時,手切的地榆根片。
我們不是正兒八經的中醫,自然也沒人家的專用工具。說實話,切地榆根,累得我膀子疼,手都磨起了兩個血泡。比切菜真是難多了。
切片後繼續在晾台晾曬干。然後進行下一步:炒制地榆碳。
阿兮不盲目,專門查證過老人秘方所用藥材。地榆碳治療燒燙傷,果然是有記載。中醫早有:“有了地榆碳,不怕皮潰爛”之說。
王大爺跟我說,最早地榆碳的製作,他用的是瓦片烘焙。就是農村房頂那種灰色小瓦,很多的。瓦片受熱均勻,放在農村大灶底的余燼上,慢慢烘成存性的地榆碳。
阿兮住城裡,肯定不能用瓦片製作了。王大爺說用鐵鍋炒制,或者烘箱均可。但我考慮到烘箱烘,我把握不好溫度,不知道多少分鐘能好,索性在鐵鍋裡炒制。
火不能大,要慢火炒。這點東西我炒制了有2個多小時,總算是達到一研磨就成粉末的火候。
所用工具比較簡陋,直接洗干淨烘乾好的蒜臼子搗的。此刻還能感受到當初胳膊的酸爽。但第一次制藥,還是相當成功的,研磨藥面特別細。這就是燒燙傷秘方的成藥了。
接下來這一味藥,用的是純蜂蜜。大家記住了,必須是好的純蜂蜜,別拿超市那些破糖漿對付啊!王大爺都是去一個養蜂人那裡買最好的。
在遇到燒燙傷,需要馬上救治時,用一隻干淨的瓷碗,根據傷的面積酌情挖蜂蜜在碗裡,放進大鍋,大火蒸二十分鐘。小心掀鍋時別把汽水滴進蜂蜜裡。
蒸好的蜂蜜涼透後,加入地榆碳粉,調勻,用干淨的大鵝羽,塗抹燙傷部位。一天塗抹兩次。
這方子的好處是,塗抹上後不痛不癢。但記住一定塗抹越早越好,不怕你剛剛燙傷後是新傷。有的燙傷者在家裡都結了痂,對不起,假如你想將來不留疤留痕,要用這方子,只能是重新揭開,露出血肉,把藥均勻塗抹到新鮮傷口上,癒合才更好。
是不是聽著就很殘忍啊?估計要是我,寧可留疤都不想遭罪了。
最後再上一張地榆的圖片,葉子,花,是這個樣子的。認准了嗎?
特別提醒:大面積嚴重燒燙傷,一定要去正規醫院處理,以免引起其他並發症,延誤病情。平時配製點這藥常備家中,平時生活中一些小燙傷,可以及時處理,還是蠻方便的。
予人玫瑰,手有餘香。若這方子能給更多人助益,那也是結的善緣,不要感謝阿兮,請感謝招遠市蠶莊鎮宋家莊子村王夢欣老人吧,沒有他的信任和傳承,也就不會有這後來的故事。【原創圖文,禁止搬運!歡迎轉發分享交流】
農村,農民,農業,關注阿兮隨筆,為您分享農村事,共同探討三農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