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有信仰?

沒有信仰的人,生命容易迷茫,容易喪失信任、失去方向;反之,有了信仰的人,人生有了方向。「宗教信仰、情操」,透過經典、往昔大德的指導與教誨,讓信仰提升了一層次。
   
宗教一般具有兩個特色:
  
一、擁有全能、不可被批判的教主。
二、信仰者(教徒)不能跟教主平起平坐。
   
然而,「佛教」正好相反。佛教是要信仰者,透過典籍的指導,自己去找尋人生目標,進而找到生命的真相,進而成為「佛」(與教主一樣的覺悟者)。佛教告訴我,來學佛的目標就是為了成佛─眾生皆有佛性,都有成佛的可能性!
  
每個人都有學佛的因緣與條件,我們把這些因緣、條件,統稱為「三個因素」:善根、福德、因緣;隨著學佛的深入,會漸漸發現每個因素的重要性,進而走入覺悟的道路。
   
想要覺悟,必須了解「真理」「文化」的不同。佛陀的真理與佛教的文化,兩者原本是相輔相成的。有些人透過佛教文化,回歸到佛陀的真理;這種也是佛陀的信徒,只是因緣不同,他是從佛教文化走進來的。
   
假如是停留在佛教文化裡,行為舉止卻造成佛教真理的障礙,那麽,就變成佛陀的叛徒了。
 
簡單來說,很多走入宗教的教徒,容易變成是宗教的叛徒。在西方國家中,有些教徒為了堅持宗教文化,竟然迫害、殺害其它宗教的行者,這樣的舉動,就是宗教的叛徒。
  
追求真理的人,通常會被停留在文化意識層面的人迫害。從歷史上伽利略、哥白尼等例子我們可以明白。因此,走在信仰佛教的道路上,我們要時時警惕:「佛陀所講的真理是什麼?」這才是我們真正要追求的。
  
文章出自:《四十華嚴玄談》第一章:人為何要有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