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識物」 佛法教「覺悟」

佛法教我們的,究竟哪裡不一樣?

很多人好奇,佛法教給我們的與學校、社會教給我們的,究竟哪裡不一樣呢?

簡單的說,社會教給我們的是「識物」;而佛法教我們的是「覺悟」。文字上看起來簡單,但這麼兩個字有什麼不同呢?世間法教導我們要把事相認識得清清楚楚、確確實實,但是佛法卻不一樣,講得是「觀念的澄清」,而非在於要求對事相的認識。但由於人類的語言文字有限,對於事相比較好說明,可是觀念卻很抽像,只有藉由事相來說明了。所以,會學佛的人能透過事相瞭解觀念,不會學佛的人一遇事相就執著於事相,無法轉過來。這個從事相到觀念的過程,能轉換得過來就叫「開悟」,轉不過來就叫「執著」。一般人往往都轉換不過來,所以佛法就教導我們要「捨得」、「布施」;能夠捨掉執著,才能接受新觀念,就能開悟。

下面舉個例子來讓大家來探討,「覺悟」與「識物」的差別在那裡?當我們把這些桌子、椅子、杯子的事相認識清楚,叫做識物;那麼觀念是什麼呢?當佛法講「杯子」的時候,談的是它所表示的意思。譬如杯子代表容量,如果用杯子來形容人,就有幾層意義:第一、表示你能容,第二、可是容得很小,第三、表示你沒有破,破了就不能容,都漏光了。所以說你是一個完好的杯子,代表你是個有用的器皿,而非垃圾。這就是用杯子來談這樣一個觀念。然而,世間法說杯子就是杯子,它的功用是用來倒茶喝的,無法超越功用的觀念,這就成了執著。

佛法就在這一點上訓練我們。學佛是學著透過事相來瞭解觀念,所以佛法較重觀念而較不重視事相。

編錄自《智慧搞定一切》一書:第一章:這就是佛法,直接在心上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