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草

為大就科植物葉下珠的乾燥全草或帶根全草。 主產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貴州、雲南等地亦有分佈。 夏、秋二季採集地上部分或帶根全萃, 洗淨泥土, 除去雜質, 鮮用搗汁或搗敷。 或曬乾, 切段, 生用。

【藥性】甘、苦, 涼。 歸肝、肺經,

【功效】利濕退黃, 清熱解毒, 明目, 消積。

【應用】

1、溫熱黃疸, 洩捕, 淋證

本品苦甘性涼, 苦以洩降, 涼可清熱, 其人肝經, 逼利肝膽, 去溫退黃, 對於溫熱蘊結肝膽, 面目皮膚色黃如情者, 與茵陳同用;本品還可清熱利濕通淋, 可與金錢草等藥相伍, 用於膀朧濕熱之熱淋濕痛與砂淋、石淋;本品既利濕熱, 又解熱毒, 配黃連、木香等, 還常用治濕熱毒邪下注大腸所致的世瀉或便下服血, 裡急後重。

2、瘡痛腫黴, 蛇犬咬傷

珍珠草性涼, 清熱解毒。 可治療熱毒蘊結之瘡毒痴腫、毒蛇咬傷或狂犬咬傷。 可內服外敷並用, 或與白花蛇舌草、蚤休等伍用。

3、目赤腫捕

本品科入肝經, 苦涼洩火, 清熱明目。 單用或配菊花內服外洗, 可治肝熱上攻, 風熱注目之赤眼火腫, 澀痛難忍。

4、小兒晴積

本品甘可健脾, 涼以清熱, 治小兒稟賦素弱, 過食肥甘, 脾胃失運, 食積化熱所致的痛積, 可單用水燉服。

【用法用量】煎服, 15-30g。 鮮品30-60g。 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苦涼之品, 陽虛體弱者慎用。

【古籍摘要】

1、《生草藥性備要》:“治小兒措眼, 府積, 賃肉食或煎水洗。 又治亡乳汁, 治主米婿者最效。 ”

2、《臨證指南》:“治小兒諸婿瘦弱, 眼欲盲。 ”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

全草含酣性成分, 三暗成分及沒食子睞質。

2、藥理作用

珍珠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 福氏痢疾桿菌抑制作用較強, 對溶血性鏈球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本品對乙型病毒性肝炎有突出治療作用。 另有研究認為珍珠草對鴨, 乙肝病毒反轉錄酶及人肝癌細胞具有明顯抑制作用。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