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殺手不太冷》裡的變態警察

《驚情四百年》裡的吸血鬼伯爵

出道38年,這位英國“變色龍”演繹過無數經典角色

科林·費斯說他“早該拿到7個影帝”

今年,也許就要成真了。

最近一段時間,“演技”成了熱門詞。特別是綜藝節目《演員的誕生》播出之後,大家都很喜歡討論,什麼是演員,什麼才叫有演技?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有的演員可能一輩子就演一種角色,他就是這一類型的代名詞;

有的演員遊走於各種不同的角色之中,角色比他自己的名字更有名。

我就知道一個英國演員,無論他演什麼我都不會意外。

他曾經是一個反派專業戶,演過各種壞警察、殺人犯、恐怖分子、皮條客、性變態。

他也以極其寬廣的戲路出名,文藝青年、音樂家、大法官、特工頭子、還有吸血鬼、巫師都是他的代表角色。

變換口音也是他的拿手好戲,英式、美式、西部腔、俄語口音、甚至外星人,不同國籍、不同背景的他都能演。

出道38年,他的角色類型重合極少。大家都說他“有爛片,但沒有爛角色”。

也許已經有人猜出來了,我說的就是人稱“變色龍”的加里·奧德曼(Gary Oldman)。

“對每個演員來說改變都是必要的,如果你總是一個接一個地演主流角色,你真的會思想枯竭。因為那些角色和人類本性相違背。”

——加里·奧德曼

學戲期間同時打三份工

演搖滾明星減重到住院

和大多數英國演員一樣,加里·奧德曼出身戲劇舞台。但他早年的演員之路,可以說走得相當不容易。

1958年3月21日,小加里出生於倫敦的一個普通家庭,7歲時父母離異,16歲就離開學校,在一家運動用品商店打工。

加里·奧德曼小時候

小時候練過鋼琴,也喜歡唱歌,因為看了馬爾科姆·麥克道威爾(《發條橙》男主角)主演的《不屈的布魯斯》,加里受到極大觸動,放棄音樂夢想決定當一個演員。

一開始他在一家青年劇場學習,學藝的同時要打三份工,當門童,賣鞋,還在屠宰場殺豬。

報考著名的英國皇家戲劇學院失敗之後,獲得了羅斯布魯弗戲劇演藝學院( Rose Bruford College)的獎學金入學。

1979年畢業之後,加里是他們班第一個接到正式工作的——不是因為他比別人演得好,而是因為最勤奮。

經過幾年戲劇舞台的磨練,加里·奧德曼開始出現在電影之中。

1986年,在主演的第一部電影《席德與南茜》裡,他因出演著名英倫朋克樂隊“性手槍樂隊(THE SEX PISTOLS)的貝斯手希德·維舍斯(Sid Vicious)開始被世界認識。

為了演好因吸毒而骨瘦如柴的Sid,加里減重到需要住院治療。效果就是,從外形到,加里·奧德曼完全變成了Sid。

左:劇照,右:真實的Nancy與Sid

加里飾演的Sid,在《帝國》雜誌評選的“史上一百個最偉大表演”中排名62位,在英國《Uncut》雜誌評選的“十大最佳搖滾角色”中排第8。

Sid的同伴、主唱John Lydon稱讚加里的表演"bloody good”。

《席德與南茜》,1986

很多人因為這個角色第一次愛上加里,然而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是,加里曾兩次拒絕這個角色,因為“對朋克和Sid Vicious一點兒興趣也沒有”“當時只想演戲劇” 。最終,因為片酬和經紀人的要求他才接下。

一年之後在《激情床伴》裡出演英國同性戀作家Joe Orton,不但為加里·奧德曼贏得了第一個英國電影學院獎提名,也開始漸漸獲得好萊塢的關注。

《第29軌》(1988),狗爹在裡面自彈自唱

《羅森格蘭茲與吉爾登斯吞已死》(1990),他同樣演了舞台劇版

吸血鬼、殺人犯、戀童癖

什麼反派他都能演

在一些英國小成本文藝片裡積累了名氣之後,90年代初加里·奧德曼開始進軍好萊塢。

與他同時代的,還有一批當時剛展露頭腳,現在則是叔控福音的英國男演員們:蒂姆·羅斯、科林·費斯、丹尼爾·戴·劉易斯、保爾·麥克蓋恩等等,他們當時被稱為“英國幫”(Brit Pack)。

1991年電影《刺殺肯尼迪》(JFK)中,他扮演了一個歷史人物——被認為是兇手的李·哈維·奧斯瓦爾德。沒有台詞、沒有表情,光是眼神就足夠震懾。

《刺殺肯尼迪》,1991

1992年在《驚情四百年》(Dracula)裡出演的吸血鬼德古拉,可能是加里·奧德曼表演生涯裡最重要的一個角色。

《驚情四百年》,1992

這部電影的影史地位不用贅述,無倫是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女主薇諾娜·瑞德,還是配角基努·里維斯和安東尼·霍普金斯,都值得影迷們興奮好久。

《驚情四百年》,1992

接下來,進入加里·奧德曼最為觀眾熟知的“反派專業戶”時期。

他塑造的反派,除了令人想起來就脊背發寒的壓迫感,同時還兼具毒藥般讓人欲罷不能的魅力。

他是《這個殺手不太冷》裡的邪惡警察,一邊聽著貝多芬的《暴風雨奏鳴曲》一邊屠殺別人全家,連四歲小孩都不放過。

《這個殺手不太冷》,1994

也是《空軍一號》裡的俄羅斯恐怖分子,為刺殺總統臥底登上飛機。

《空軍一號》,1997

呂克·貝鬆的《第五元素》裡,他演的boss陰陽頭、小鬍子,神經質又有點滑稽。

《第五元素》,1997

而進入新世紀之後,加里·奧德曼主要因為兩個正面角色被年輕人記住。

一是《哈利·波特》系列裡的教父小天狼星,因為這個角色,中國影迷親切地叫他“狗爹”。(小天狼星變形是狗,加里·奧德曼的名字縮寫也正好是GO)

《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2004

另一個則是諾蘭蝙蝠俠三部曲裡的哥譚市警長。

《蝙蝠俠:黑闇騎士》,2008

當然,很多人應該也還記得《猩球崛起2》裡面那個神似“老白”(《絕命毒師》)的人類基地指揮官。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2014

今年奧斯卡影帝歸他了?

入行38年,雖然經典角色很多,但長久以來加里·奧德曼身上都有一個遺憾——沒有獲得學院的青睞。

別說獲獎,奧斯卡提名都只有一次2012年《鍋匠,裁縫,士兵,間諜》那一次。

《鍋匠,裁縫,士兵,間諜》,2011

連“臉叔”科林·費斯都為他抱不平,說“加里應該已經拿到7座奧斯卡了”。

而今年,他可能就要迎來最好的機會了。

他主演的丘吉爾傳記片《至暗時刻》(Darkest Hour)上週五剛在國內上映,已經被認為是明年奧斯卡影帝的最有力競爭者。

看海報,你也許會問加里·奧德曼在哪裡?

沒錯,他就是海報上這個丘吉爾!

我們常說“整容般”的演技,這次放到加里·奧德曼身上,可能得用“毀容”了。

獲得過奧斯卡提名的化妝師Kazuhiro Tsuji,研究了6個月幫他做出了這個造型。每天加里都是第一個到片場,花4個小時化妝,拍攝10-12小時,再花1小時卸妝,有時候半夜兩點就得從家裡出發。

在拍攝的三個月裡,導演和其他主創都沒見過他不上妝的樣子。

有意思的是,《至暗時刻》可以被看作是諾蘭的《敦刻爾克》的姐妹篇,同樣講的也是敦刻爾克大撤退期間英軍的故事。

不過諾蘭聚焦的是戰場上的小人物,而《至暗時刻》關注的是臨危受命的丘吉爾——他同樣在議會裡進行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影片導演喬·賴特也是“敦刻爾克”的老熟人,早在諾蘭之前,他在《贖罪》裡拍攝的海灘長鏡頭,是關於敦刻爾克大撤退最經典的電影場景。

在《至暗時刻》裡,加里·奧德曼完全“消失”,觀眾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都只有“丘吉爾”。

如果說外形的相似可以靠特效化妝,那麼人物說話的口音,走路的姿勢,動作的形態,靠的全是演員的真功夫。

丘吉爾除了標誌性的外形,還有極具特色的口音。而《至暗時刻》如果光聽聲音,完全可以以假亂真。

加里·奧德曼為這個角色準備了一年多,看了無數丘吉爾的書(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一輩子都看不完),聽演講,看錄像,然後在家排練。因為想要有回音的感覺,他就穿著睡衣在家裡的樓梯頂上背演講稿,時常被孩子們圍觀。

片中丘吉爾有三段演講,最激動人心的當然是最後一段,也就是最著名的“我們會戰鬥到底”演講。

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將在法國作戰,我們將在海洋中作戰,我們將以越來越大的信心和越來越強的力量在空中作戰,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的登陸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

我們絕不投降,即使我們這個島嶼或這個島嶼的大部分被征服並陷於飢餓之中——我從來不相信會發生這種情況——我們在海外的帝國臣民,在英國艦隊的武裝和保護下也會繼續戰鬥,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認為適當的時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來拯救和解放這個舊世界。

為了達到真實效果,最後一段議會大廳的演講是真人實拍,加里·奧德曼就在600多個群演的面前完成了演講。

加里·奧德曼飾演的丘吉爾,不僅是我們印像中固執、強硬的鐵腕首相,同時也是一個普通人。

面對英軍可能全軍覆沒的局面,面對人類史上最黑暗的時刻,他也有猶豫,也有迷茫,甚至因為決定之艱難,一夜之間好像蒼老了十歲。

正如丘吉爾夫人所說的,“因為不完美所以你強大,因為有疑慮所以你睿智。”(You're strong because you're imperfect. You're wise because you have doubts.)

《至暗時刻》,2017

某種程度上來說,《至暗時刻》有點像《國王的演講》,都是成就主演一人的片子。

臉叔憑藉《國王》拿到奧斯卡影帝,希望這次丘吉爾也能給狗爹帶來好運吧!

順便一說,《至暗時刻》在英國和北美都還沒有公映,國內可以算是最早上映的了。但顯然傳記題材並不受中國市場歡迎,主題又嚴肅,雖然豆瓣8.6分口碑極好,影院的排片卻非常少,首周末都只有3%左右,估計之後會更少……如果想在大銀幕上欣賞狗爹令人顫抖的演技,可得抓緊去看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趙麗 來源:娛樂八卦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