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與極樂世界,都在我們身上


 
很多人學佛以後,知道了這個世界叫娑婆世界,而相對於娑婆世界還有一個叫做「極樂世界」。然而,我們對娑婆世界的認識,可能僅止於一般的定義,那就是我們所居住的這個世界,有種種的煩惱與逼迫,同時夾雜著順意與不順意,所以又稱堪忍,就是還可以忍耐的意思。
 
至於極樂世界是在西方,在那裡沒有煩惱與痛苦,沒有娑婆世界的種種苦難;而這,就是一般人對於極樂世界的膚淺印象。這種印象與其他宗教所說的天堂論,認為這個世界不好,應該摒棄而到天堂去的觀念是一樣的,只是名相不同而已。
 
可是佛法講的是出世間,極樂世界當然也應該是出世間的,而並非只是天堂的概念,如果說在娑婆世界之外,另外還有一個極樂世界,這也不過表示它相對於娑婆世界比較好而已,還是世間的,而非出世間。如果是出世間的話,那個世界應該不只比這裡好而已,而是完全不一樣才對。
 
那麼到底這個世間的極樂世界是怎麼樣的呢?一般人大概就不去分辨了。學佛如果只停留在這個地方,在心智上是無法開展的。因為我們對於所謂此岸彼岸的瞭解,始終是採用對立的方法,且語言文字的本身也具有這種障礙;像你、我兩個字,直接就造成了主、客對立的現象。主、客兩位相對立的表達法,確實比較容易弄清楚,但人的概念也因此而被分隔開了。
 
其實娑婆與極樂在我們身上就可以發現得到;譬如以法身與化身來講,化身(即色身)有物理現象,有成、住、壞、空,生、老、病、死,這些情況非我們的能力所能控制,所以稱之為無常,是娑婆世界,為物理定律所左右,經過六、七、八識所循環,是識性方面的。
 
極樂世界則是根性的,不為六、七、八識所循環,也就是所謂的法身了。法身不在外,就在我們的身體上。大家能不能感受到,在我們這個色身之外還有一個法身;不是我看、我聽、我在念佛,而是有一個我,透過眼睛在看、透過耳朵在聽、透過嘴巴在念,所以除了這個眼睛、耳朵、嘴巴所構成的色身以外,還有另一個我,那個我才是法身。當我們能夠由色身轉入法身時,就叫無上堂。現在我們的心老會起種種的識性作用,如何才能由此轉入清淨法身中?進去後又能夠安住不動?能夠如此就成佛了。
 
一般人很容易被塵境所轉,無法安住在無上堂中。但為什麼要安住呢?譬如我現在這麼講,各位都知道了,但是能不能感受到?感受需要一再的訓練,才能掌握住,所以佛法為什麼一再強調修行,而不像一般的學術文章,讀了、知道了就好。佛法一定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透過誦經、透過念佛、打坐等種種方法,讓你進入那個情境,安住不動,去感受它,這才是修行。可見從娑婆到極樂並不難,心念轉過來就對了。
 
 
文章出自:《智慧一切搞定》第十八章:娑婆與極樂都在我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