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當前的社會現象把脈
接著是二者交互的,也就是具備兩項條件的人,譬如說人格很好,人際關係也很好,可是沒有修行,這種人叫社會賢達人士,民主社會的選舉就該選擇這樣的人,過去熱心公益的里長伯、保正多屬此類,可惜現已不多見。另一種人是人格很好,修行也好,但是人,際關係不好,不喜歡跟人混在一起,這就阿羅漢了。還有一種人是人格不好,但是人際關係很好,說修行好像也有一點,至少在佛門或其他宗教上也讀了一些經典,靠著一張不爛之舌,加上他的人際關係,在社會上倒也混得有聲有色。這樣的人在台灣很多,名氣也挺大,辦個活動參加的信眾可以萬人計,連政治人物也不得不買帳,這就是所謂宗教野心家。他沒什麼人格,僅需利用人際關係,運作群眾的力量就能達成目的。針對這點希望廣大的群眾能擦亮雙眼,看清楚自己崇拜的偶像人格究竟如何,不要光被他表面的人際關係所愚弄了。做為一個教徒,對於其所信低的宗教具備了高度的情操固然沒錯,但切不可被這些野心家們鼓動成宗教狂熱而為其所用,那就愚痴了。
最後一種是三個條件都具備,人格一等一,人際關係也非常好,修行又很有成就,是個真正的修行,這種人我們稱他為菩薩。阿羅漢還有個缺點,就是人際關係不怎麼樣,菩薩則把這個缺點彌補起來,所以菩薩總是掍在人群中廣度眾生。如果我們能獨具慧眼,便該從三個角度來衡自己所依靠信仰的善知識。當然三個條件不是人人皆能具備,但至少必須具備兩項,那就是人格和修行,寧可拾掉人際關係那份。因為人際關係可以透過廣告、企劃,把三分真實誇張到十分二十分,外在的包裝透過廣告的陳述效果,弄得大家根本搞不清楚他到底在修什麼,事上這些人往往沒有什麼腳下功夫,只是弄些類似神通的幻境來惑人,讓人迷迷糊糊的完全付出,若不付出,那就遭殃了。這不是讓眾生反而受到傷害。
其實這樣的情況是應該可以避免掉的,因為佛法給我們的指導是智慧,是真參實修、老實修行,如果一位善知識沒有辦法教導我們修行的話,最好是趁早遠離,以免受到傷害。金錢的損失,感情的受騙事小,道心的退卻、法身慧命的中斷事大。可惜這類事件在目前的社會上相當普遍,尤其現代物慾橫流,大家的心中都很苦悶,都想追尋一份心靈的慰藉,可是往往就在作這種追尋與深索的時候,很可能就被利用了。因為一位初發心的菩薩常常沒有那份勇氣去拒絕,他所給予的幻境,你會以為是真實的,就像做夢,在夢中你會以為一切都是真的一樣。既使在夢醒後,雖然明知那只是一場大夢,但那份經驗卻是實際經歷迥的,雖然對別人而言根本就沒有這回事,可是對你來說卻是極大極深的傷害。所以在從事宗教活動,要睜大雙眼,看清事實,不要被欺騙、被愚弄,信不信倒無所謂,但是被騙被欺卻是非常不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