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來深受嚴重空汙影響,環保署29日召開「公布106年空氣品質監測初步統計結果」記者會。

中央社

環保署監資處處長張順欽表示,根據2017年1月1日至12月15日空氣品質監測統計數據,除了臭氧,其他主要空氣汙染物的濃度已經下降;懸浮微粒 (PM2.5) 的空氣品質指標大於100 (對敏感族群不健康的橘色提醒等級以上),只有雲嘉南、高屏地區的超標站日數 (空氣污染指標日數) 上升,可能是因為中南部今年降雨少,導致懸浮微粒上升。

環保署空保處處長蔡鴻德分析,2015年的紅害 (PM2.5達對所有族群不健康的紅色警示) 站日數是997次,2017年則減少20%,截至28日,紅害站日數470次,相比之下不只減少20%以上,甚至減少將近50%。至於臭氧之所以增加則是和東亞臭氧背景濃度增加有關。

蘋果即時,下同

現場有記者詢問,許多民眾感覺空氣變差了;對此,蔡鴻德回應這可能和媒體一直報導相關新聞有關,才會覺得空汙變嚴重,其實根據統計資料,這幾年空氣品質有愈來愈改善的趨勢。

此外,他也分析中南部的空汙情形包含移動汙染源,例如平均起來,台北每人0.35輛機車,高雄是每人0.73輛機車較高,加上當地有工廠、港區,因為燒重油,情況會比較嚴重。他強調,目前已推動空氣汙染防治行動方案,包含火力發電廠降載減排,國營事業也願意改善設備提高效能、改成燃氣 (可用作燃料的氣體,如石油氣、煤氣、天然氣) 而非燒油;而移動汙染源方面,目前已汰除43萬輛二行程機車,及7000輛一、二期大貨車。

環保署署長李應元強調改善空氣品質是全民任務,感謝企業一起齊心對抗空汙,像是航港局配合讓港區排汙量減少35%。

之前有民眾在爆料公社分享從海上拍高雄的照片,只見高雄陸地上方有一層厚厚的灰暗雲霧:「從海上看陸地⋯⋯真不想回去吸廢氣⋯致命的朦朧美⋯⋯」、「覺得嚇壞了」。

網友紛紛回:「嚇到吃手手!」、「吸好吸滿」、「難怪好多人氣管不好,鼻子過敏」、「那是黑暗大陸,請往反方向。」

台灣空汙到底從哪來?

參考資料:中央社|蘋果即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