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中部華麗的古堡和茂密的葡萄園裡,酒農與釀酒師們正忙著葡萄採收與挑選最後階段的工作。對他們來說今年是悲喜交加的一年。喜的是已經成熟的葡萄從質量上來看,顏色、濃度和酒精水平都非常令人滿意,悲的是極端天氣讓葡萄產量受到重創,收成大不如從前。

今年春天,突如其來的霜凍席捲了大半個歐洲,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德國的葡萄園都無一倖免。「這是1991年以來法國波爾多地區遭遇過的最糟糕春寒,20%的酒莊遭遇滅頂之災,葡萄產量損失達90%,甚至100%。」波爾多葡萄酒行業協會主席阿蘭·西謝爾(Allan Sichel)透露。

10月24日,總部位於巴黎的國際葡萄酒組織(OIV)發布報告稱,氣候災害導致2017年葡萄酒的全球產量將下降8.2%,約247億升,創半世紀以來的最低水平。

「舊世界」大減產

歐洲作為葡萄酒發源地,擁有悠久的釀酒歷史和深厚的飲酒文化。法國、義大利、德國、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傳統葡萄酒生產國被稱作「舊世界」產區。

「舊」意味著底蘊深厚,這些國家在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工藝方面更趨傳統,遵循古法。選用的葡萄有苛刻的要求,大多由人工採摘,釀酒也有嚴格的配比,最大程度保留葡萄本身的有機質以及產地本身的風味特點。

歐盟委員會表示,今年歐盟地區的葡萄採收產量將是自1982年以來最不景氣的一年。預計葡萄酒產量或只達145億升,相較去年下降14%。

OIV總幹事奧蘭德(Jean-Marie Aurand)表示,包括暴雨、春凍及乾旱在內的惡劣氣候是減產的主要原因。義大利、法國、西班牙作為全球葡萄酒生產量排名前三的國家,佔全球葡萄酒生產量的50%以上。受天氣影響,這些國家內許多著名酒莊都蒙受了巨大損失。

重災區義大利今年還經歷了近三十年來最為炎熱的夏天,連日40℃以上的高溫熾烤葡萄樹,導致葡萄採收量下滑30%至35%,而每100千克葡萄所能榨出的葡萄汁也有所減少。OIV預計,義大利今年葡萄酒產量將為39.3億升,下降23%,佔2017全球葡萄酒產量下滑量的一半。

法國、西班牙情況也不容樂觀。法國農業部報告顯示,預計今年法國葡萄酒產量約為37億升,較上一年下降17%,低於五年平均產量,比歷史最差的1991年還要低。1991年法國葡萄酒產業曾遭受冰雹天氣的沉重打擊。同樣,西班牙葡萄酒產量也大幅下降,預計降幅達15%。

荷蘭合作銀行全球飲料策略師蘭尼克雷夫(Stephen Rannekleiv)表示,三大葡萄酒生產國同時產量下降的情況非常罕見,預期葡萄酒供給大減會持續到明年。

與「舊世界」產區相對應,葡萄酒產業還有「新世界」產區,這些產區大多在近二三百年才崛起的葡萄酒生產新興國家,他們更願意引入現代新技術,大多為單一葡萄釀造,對釀酒工藝沒有嚴格的要求,距離世界頂級好酒還有一段距離。「新世界」產區主要包括美國、阿根廷、中國、澳大利亞、南非、智利等。

與「舊世界」嚴重減產的境況不同,「新世界」產區產量令人欣慰。部分南半球產酒國甚至產量激增。如2016年產量銳減的阿根廷2017年就有望增長25%,葡萄酒產量達11.8億升,創本國紀錄。巴西由於2016年政局動盪拖累經濟,2017年產量有望激增183%。

此外,澳大利亞2016年受到霜凍災害的侵擾表現不佳,但2017年該國葡萄酒產量將同比增長6%,達到13.9億升,有望躍居全球第五。2017年,南非儘管經歷了較為炎熱和乾燥的夏季,但葡萄收成比預期的情況好,產量在10.8億升左右,保持穩定,且品質整體上也較為出色。

OIV總幹事奧蘭德表示,澳大利亞和南非有望成為葡萄酒銷售的主力。

全球第四大葡萄酒生產國美國此前葡萄產區加州的納帕谷和索諾馬縣發生嚴重火災,令人擔憂。但納帕谷葡萄酒商的發言人帕斯蒂·麥克麥吉表示:「遭受大火影響的酒莊佔當地所有酒莊的比重不是很大,而且火災前90%的葡萄已基本採收完畢,所以大火對整個加州葡萄酒產業的影響有限。」

葡萄酒作為加州的支柱產業之一,每年創造約152億美元的收入。2017年,預期加州葡萄酒產量同比減少1%,達到23.3億升。

漲價有限

「新世界」產區葡萄酒產量增加對沖了「舊世界」產區減產,但很多人依然擔心,全球葡萄產量下降將使酒價上漲。

從消費來看,葡萄酒消費格局正出現顯著的變化。

「歐州是傳統的葡萄酒消費市場,但現在,歐洲年輕人喝葡萄酒的人數沒有上一代多,他們大多喜歡喝啤酒和調製酒,歐洲葡萄酒消費呈逐年下滑態勢。」獨立酒評人吳書仙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與產量背道而馳一樣,「新世界」葡萄酒消費市場正在崛起,2016年同比增長0.4%,達到了267億升。中國和美國在其中名列前茅,是「新世界」消費國中最大的兩個葡萄酒進口國。

「美國人普遍認為葡萄酒健康又時尚。」吳書仙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中國消費者則更傾向購買進口酒,尤其在中國的大城市,消費者認為國外大酒莊葡萄酒的品質和可靠度較高。」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1至8月,中國進口葡萄酒4.74億升,同比增長15.76%,進口額17.23億美元,同比增長8.78%。瓶裝葡萄酒佔據91.9%的份額。其中,瓶裝葡萄酒進口市場42.5%的份額被法國佔據,澳大利亞排名第二,其次是智利、西班牙、義大利,美國排名靠後。

歐睿信息諮詢公司資深酒類分析師斯皮羅·馬蘭德拉基斯(Spiros Malandrakis)認為,就消費者而言,西方化、刺激性消費和飲酒禮儀的改變是推動中國葡萄酒進口額增長的三因子。

國際葡萄酒及烈酒研究所(IWSR)曾對全球28個葡萄酒生產國和114個消費國進行調查研究總結,預計到2020年中國市場將貢獻全球葡萄酒進口市場增長額的71.8%。

供應減少而消費不衰,似乎葡萄酒價格上漲已成必然。

不過,業內專家紛紛對此進行了否定。

其實,每年全球的葡萄酒商所出產的葡萄酒遠遠多於葡萄酒的消費量。據國際葡萄酒協會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葡萄酒的剩餘量就達到了接近2億公升。

對此,法國約瑟夫卡丹酒莊銷售顧問田原表示:「法國各大酒莊都會控制葡萄的種植面積,限定生產量,為保證品牌的品質和價格的連續性,銷售的酒都是原來囤的酒,同時每年都會有一定比例的囤貨。特別是香檳產區,面對長期的全球需求,他們會保證3至5年銷量的囤貨。所以,儘管今後瓶上標有2017年份的香檳會大大減少,但市場上不至於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從以往的情況來看,就算葡萄產量減少,葡萄酒價格可能有一定幅度上升,但並不會上升太多。」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