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什麼?字詞句篇;聽說讀寫;欣賞分析。

數學學習什麼? 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的思想;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階段不同聰明的表現也不同。

小學明顯是數學好的聰明,否則小升初為什麼基本只看數學,在小學期間培養的孩子數學思維模式是很重要的過程,這樣上了初高中學習就不會太吃力。

而初中開始就會發現語文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進入頂級選手的行列,尤其是現在在強化語文的學習,體現在物理化學等理科的基礎學習時,沒有語文強有力的閱讀理解能力作為支撐想考好基本不可能。

到了高中就更明顯了,學的和考的基本不一樣綜合能力要求更高,數學決定孩子否成為優等生,而語文則決定孩子能否成為優等生中的佼佼者。

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數學則是科學的基礎。所以小學期間建立數學思考能力很重要,語文閱讀寫作能力的培養更加重要。真正聰明的孩子兩方面的的表現都會比較突出。

從數學好,語文好來看聰明不聰明,有些偏激,有的孩子很聰明,數學好,語文不行,也有的孩子很聰明,語文好,數學不行,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偏科,那你說哪個更聰明呢,回答是不一定,可能數學好的孩子,相對來說做題能力強一些,語文好的孩子呢,相對來說識記能力稍微好一些,但說哪個聰明,我覺得都不怎麼聰明,要是聰明的化,應該兩門課都好。

有些孩子很勤奮,課上認真聽,課後認真作業,多練多記,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勤能補拙,這樣的孩子天分不是很好,但成績始終很好,一直會延續到大學,直到未來工作之後,發展也很好,因為這樣的孩子踏實,知道自己比別人反應慢一些,就需要付出更過的努力,就像《青島往事》裡的黃渤演的那個滿倉一樣,他媽媽臨終前告訴他別人坐著,他要站著,別人站著,他要跑,就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需要勤奮。

用一句話來概括,有的人在學習的時候成績很差,長大後是大老闆,你說他聰明呢還是不聰明呢,有些人成績很好,讀大學上本科上研究生,上博士,最後思維狹隘,有些人心理還不健康,你說聰明呢還是不聰明呢,所以。

這個命題是一個哲學命題,用生命去感悟吧。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