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釀豆腐是客家三大名菜之一。
「釀」是一個客家話動詞,表示「鑲」或「植入餡料」的意思,
「釀豆腐」即「有肉餡的豆腐」之意。
客家先民原來居住在中原地區,當地生產小麥,常常用麵粉做餃子。
後來因為戰亂等原因,客家先民遷徙至南方生活。嶺南地方多產大米,
少產小麥,麵粉很少,釀豆腐則成為替代餃子的食物了。
客家先民想到,用豬肉剁成餡料,用豆腐代替麵粉,
將餡料塞入豆腐,猶如餃子一般。
在節日客家人通常都會自己製作一定量的豆腐,
「釀」好煎熟,置入砂鍋中,每餐取出若干作菜餚,
剩餘的每隔一段時間在砂鍋中加熱煮沸以防變質,
直至全部吃完。 一般都是選用嫩豆腐製作,
首先把豆腐切成長方體,用筷子在中間「夾」出個洞來,
有做成通孔的也有不通的。 之後把肉餡放進去。
材料:
豆腐4片
豬絞肉200g
蒜米末1湯匙
蝦米1小把
雞蛋1個
鹽1小匙
雞粉半小匙
做法
1、豆腐先抹上一點鹽備用。
2、豬絞肉加入已剁碎的蒜米和蝦米,雞蛋、鹽和雞粉,攪拌均勻。
(喜歡鹹魚的可以將蝦米換成鹹魚,用新鮮蝦肉也可以)
3、將每片豆腐切成四小塊,用筷子往中間夾開。
4、將肉餡釀入豆腐中,肉餡多或少看個人口味。
5、熱油鍋,用中火炸至金黃色。
小訣竅
豆腐用筷子夾開,釀入的肉餡在炸的過程中不會脫落。
用刀切開的開口太滑,肉餡不黏,容易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