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或做錯事的時候,您慣於用什麼方式讓孩子聽話起來?
有些性急的家長大概會發一通雷霆之怒,於是孩子前一刻還在調皮,將您的話當做耳旁風,後一刻已經嚇得淚珠連連不敢作聲了。
於是家長滿意地鬆了口氣——孩子就得教育,不教育不成器。
不過,發脾氣真的是教育嗎?“中國首屆十大傑出母親”獲得者劉素敏“劉媽媽”說:“發脾氣是教育的最大死敵,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我曾經的董事長是一位知名的企業家、教育家,老太太現在已經退休養老,和已成為科學家的兒子定居美國。回國探親時,當地縣政府特意邀請老太太給當地數千名師生、家長進行一場免費的教育報告會。
被親切稱呼劉媽媽的她,十五年前就是“中國首屆十大傑出母親”。在育兒的方法上有很多成功經驗。加上近些年來在國外定居,受先進育兒思想洗禮和不斷學習,很多育兒觀更加鮮明。
會上,她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很多家庭對孩子教育的大忌,她呼籲千萬家長和教育界朋友們,一定要剋制這個問題,不要將這個問題再一代代的複制給下一代。
她說:這世上有一種東西是百害而無一利的——那就是發脾氣。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發脾氣是教育的最大死敵,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一、為什麼不要發脾氣?
1. 一分脾氣七分害
教育界的專家指出:貧窮不會帶來教育的失敗,但精神的虐待一定會製造一個問題兒童。
讓孩子生活在精神的虐待中,就如同給她帶上了終生痛苦的枷鎖。很多家長把孩子的任性、不聽話、頑皮搗蛋歸咎在孩子身上,其實每一個問題兒童的背後,必有一個問題父母,這是鐵的規律。
孩子的問題,幾乎都是家長的問題,只是很多父母不願意去看見自己的問題,總是想盡各種辦法修理孩子。
再有靈性的孩子,如果遭受了精神虐待後,都會走向消極、悲觀的世界,這是不可避免的。
2. 壞脾氣會遺傳
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孩子。愛發脾氣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內心脆弱又好鬥。孩子長大後,脾氣也很暴躁、為人苛刻,嚴重的很可能發生神經病傾向。
當這樣的孩子長大,為人父母時,也會繼承父母的壞脾氣,出現“發洩傷害、複製暴力”的情況。這時,下一代幼小的孩子又成了壞脾氣的犧牲品。
正如蒙台梭利言: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3. 壞脾氣是親子關係最強的殺傷武器
脾氣不好,讓孩子不敢親近、不敢跟你敞開心扉、時刻處在擔心受怕中,沒安全感,成長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父母脾氣越大,孩子越頑劣;父母越氣急敗壞,孩子越難管;父母脾氣升級,孩子的壞行為也跟著漸長。
鄰家有個小男孩非常淘氣難管,後來父親居然用繩子把他綁起來打,可這孩子並沒有被打服變乖,僅到三年級,他就徹底不上學了。
父母的思想教育陷入一種奇怪的慣性——他認為吼孩子沒用,就得罵;罵的“力度”不夠,開始打;後來又奉行“棍棒出孝子”。
實際上他不知道自己方向搞反了,力度越大情況越糟。
大人應多給孩子耐心、寬容和信任空間,雖然看著孩子犯錯而不馬上糾正,很考驗父母的承受力,但我們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糾錯的能力。
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自我反省、自我糾錯的過程,我們應尊重孩子享受這個過程的權利。
二、吼孩子是一種病,得治!
德國有一本非常出名的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是一隻可愛的企鵝寶寶向我們講述了它和它媽媽之間的非凡經歷。
“今天早上,我媽媽發脾氣,衝著我生氣地大叫。
結果,嚇得我全身都散開飛跑了......
我的腦袋飛到了宇宙裡,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裡,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
最後發脾氣大叫的媽媽又將我找了回去,將我修補好。
媽媽跟我說“對不起”,我也原諒了媽媽。
在父母吼叫傷害中的孩子,內心充滿恐懼,甚至會瑟瑟發抖,他們靠著天馬行空的神遊來逃避令人恐懼的現實世界。
孩子的內心很柔軟,而且小小的他們總是會犯錯。
孩子常常願意原諒“暴力父母”的過錯,相信父母是心情不好,不是不愛我。
孩子永遠善良得站在父母的立場上理解父母,而我們呢,是否也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氣?
因為我自己也曾對著孩子發過火,看到孩子嚇怕的樣子,非常的後悔。
所以我們要暗下決心,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吼孩子是一種病,得治!
三、改變壞脾氣的方法
1. 把發脾氣換做溝通
隨便發脾氣就像到處扔垃圾,是非常不好的行為。孩子不應該成為我們負面情緒的垃圾桶,與其發火動怒,不如好好溝通。
比如看到孩子作業沒寫完,不要一上來就咋呼、火冒三丈:你怎麼還沒寫?天天就知道玩!等等。孩子會因此而好好寫作業嗎?當然不會,孩子會更抵觸寫作業。
如果你想達到想要的效果,你可以這樣說:你不按時完成作業,我真的很難過。如果你能在半小時內把作業寫完,我會覺得很開心。
直接的表達自己的意願,和如果孩子這樣做,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用同理心去教育孩子,讓感情自然順利的流動。這樣做,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和管教。
教育中的“以情理教育”,比大發雷霆效果好的多。讓家中充滿感情和溝通,而不是充滿暴力和訓斥。
父母改善自己的脾氣,看上去是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實際上最終受益的還是自己。當我們學會與自己的情緒友好相處時,人生的幸福和快樂就會觸手可及。
2.靜心思考,真實的面對自己的情緒
一味的壓抑、剋制脾氣不是最好的辦法。情緒是無法壓抑的,壓抑的情緒最終會以更失控的狀態爆發。
真正的做法是,學會真誠的面對自己的情緒,認識到:我自己情緒管理不好,和孩子無關。
曾經做企業的時候,老太太處理自己脾氣時有一個成功經驗,就是凡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在辦公室對著電腦或筆記本,把心裡的想法敲出來。等把所有的怒氣、怨氣、壞脾氣一股腦寫出來後,心中也平息了許多。
這不僅是疼惜自己的一個舉動,也是高效率處理情緒的實用方法,能夠讓我們的思想騰出更多“內存空間”去幹有意義的事,效果非常好。
3. 學會真實的表達情緒,及時疏導
我有個同學是公認的好脾氣,做了媽媽後也從不發火。她說之所以從不發火,實際上是因為她會經常與家人表達情緒。
她說不管在外遇到什麼事,被老闆罵也好、被朋友誤解也罷,只要回家跟愛人傾訴一番,心情就會恢復平靜,從不擔心會把負面情緒帶到孩子麵前。
當一個人生氣、發怒時,只要給她一個有力的擁抱,並用心傾聽、肯定她的感受,就能夠給對方帶去力量和安慰,對方的情緒一旦釋放出來,表達出來,也就自然會平靜和溫和了。
對於孩子也是如此。
孩子做錯了事、受了委屈後,不要一味指責、埋怨和打罵,而是被理解、關愛和傾聽,當孩子把內心的垃圾倒出來後,才能真正裝得進你的良言和教誨。
四、教育孩子,就是在修自己的心
1. 讓孩子的脾氣發在空氣中
父母心中無怒火,孩子脾氣就發不起來。
記得有次孩子火急火燎的要吃菜,跟她說等爸爸洗好澡一起吃。可孩子不聽,不但用手去抓菜,還往菜盤裡噴口水、吐氣,正好被我看到,用眼睛瞪她,她也反過來瞪我。她的舉動令我非常憤怒,想吼她不聽話、沒教養,可我忍住了沒發火,繼續若無其事的打掃廚房檯面。
接下來孩子可能知道錯了。吃飯時,我對她剛才的舉動隻字不提,她反而比往常任何時候吃飯都要乖,不亂走動也不問這問那,吃完飯後還知道把碗放回洗漱池了。
看到孩子的反常表現,我突然感覺到克制脾氣是對的。在如此有挑戰意義的事件上,能做到不發脾氣,很佩服自己。如果我當時忍不住,對著孩子的行為大聲呵斥或打罵,後果肯定不堪設想。
脾氣的對峙就像拔河比賽,對方的鏗鏘有力是以你的堅持不懈為前提。如果想讓對方放棄,最好的辦法是自己先放手:父母心中無怒火,孩子的脾氣就發不起來。
父母小小的改變,對孩子未來影響巨大。人的脾氣都有互動性,你投射出去的脾氣往往會加倍反彈回來。所以,我們要讓好脾氣不斷和我們相逢,不讓壞脾氣露臉。
2.與其發脾氣,不如傳遞正能量
和孩子較量中只要你動怒、發脾氣,就敗了。父母若不和孩子發脾氣、逞強,遇事有定力、會變通,孩子學到的也是這些智慧。
一次單位臨時開會,我把孩子送給鄰居照看。當看到鄰居阿姨對著自己孩子的淘氣大吵大吼批評責罵仍不起作用時,我家六歲孩子對阿姨說:“你不應該那樣無緣無故地批評他,他會很難受的,你應該跟他一起想辦法呀。”
鄰居忍不住跟我說:“你這孩子真懂事,不僅嘴巴會講,還會出主意、善動腦筋,比我家孩子小兩三歲,卻比我家孩子懂事。”後來我家孩子又跟阿姨說:“我媽媽從來都不對我發脾氣。”鄰居問我是不是真的。
回想起來,我確實很少對孩子發火,即使她犯錯、頑劣淘氣,我多數情況下都忍著不怒,然後跟她一起動腦筋、想辦法。
正因如此,我的孩子也學會了用同樣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孩子遇到事情不是通過動怒、發脾氣來解決,而是擁有了解決問題的意識和想法,我很欣慰。
如果你只會用發火、發脾氣解決問題,孩子從你這裡能學會什麼呢?
除了發火、實施暴力外,沒有任何受益。
3、用規矩來懲戒,而不是用你的脾氣來震懾
如果發脾氣和講道理都是無用的管教方法。
那就得試試規矩了。
規矩本身靠它的合理性。
所以定規矩要跟孩子說明,並且堅決按照規矩來。
不能因為心情好壞而隨意制定規矩。
然後把規矩作為說教或者專制的工具。
當真正地把規矩內化為行為習慣。
當孩子的行為出現偏離的時候,那就會自覺改正。
而不是靠你吼叫。
比如我給兒子定的三個主要規矩:
自己能做好的事,就自己想辦法完成。
學習是一件認真地事,不能三心二意。
去買零食,一次可以買一樣。
所以當他等著你“伺候”他的時候,拿出規矩一就行。
自己的事,自己做吧。
而有時候給他輔導學習,他也會分神,要麼玩玩具,或者看家裡其他人在幹什麼。
這時可以停下來,提醒孩子認真學習,把注意力集中了再繼續。
而去超市,他從來沒有賴著不走,非買哪個東西不可。
因為他知道,真的需要的東西,不要說,我們也會買。
不合規矩的需求,吵鬧也要不來。
當然,能讓孩子遵守規矩的前提是你跟他之間親密的關係。
這是贏得孩子合作的基礎。
沒有愛,規矩就是冷冰冰的桎梏。
在養育孩子的路上,我們要學會善待孩子。
其實也是善待內心的那個自己。
當你平和安寧,孩子也會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