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肝硬化比肝癌更可拍,這是因為肝硬化具有彌漫性,遍布整個肝髒且無法逆轉。一旦成為肝硬化就要進行肝移植或者長期治療,所以肝硬化在某種程度上比肝癌更可怕。但大多數的肝硬化都具有很強的隱匿性,在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只有等到肝細胞失代償以後症狀才明朗,但已經是到了肝硬化晚期。

臨床認為,在肝硬化的進程中,能夠早期發現肝硬化對患者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其中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現這5大症狀中的任何1個,就要加倍小心肝硬化來了。

1、慢性出血症狀

當肝功能受損,人體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血小板減少,常就容易導致凝血障礙而引起慢性出血,如出現反復的鼻出血、牙齦出血、球結膜淤血、皮下出血等症狀。

2、上消化道出血症狀

肝髒硬化,會使門靜脈血流受阻,壓力增高,食管及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引而起出血。最具表現就是出現嘔血和黑便。

3、慢性腹瀉症狀

肝功能減退,門靜脈血液迴流產生障礙,導致腸道黏膜水腫、脂肪吸收不良而出現腹瀉,特別是在食用了脂肪性食物之後腹瀉加重。

4、雌激素增加後出現的症狀

肝細胞代償功能減退,滅活雌激素的能力逐漸削弱,導致雌激素增加,從而出現一系列症狀,常見的有面頰小血管擴張及局部發紅,上身出現蜘蛛痣,手掌及大小魚際處發紅,皮膚黑色素沉著,男性陽萎及乳房發育,女性月經不調等。

5、輸液後出現腹水、水腫症狀

由於肝細胞功能和門靜脈代償功能減退,血漿白蛋白和滲透壓降低,當過多輸液,就會出現腹水和水腫的症狀。而輸液後食慾缺乏,明顯腹脹常為腹水出現的先兆及早期表現。

如果出現上述症狀之一,特別是幾項症狀同時出現時,應警惕為早期肝硬化,如果還伴有明顯的疲乏無力、消瘦、食慾缺乏、“胃口不適”等,就趕緊去醫院做B超檢查,確定病情。同時在日常生活上,也要注意對肝髒的呵護了,養肝必須遵循這3個原則。

養治相結合原則

早期肝硬化患者“三分治,七分養”,在確定病情進行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食療也起著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在飲食上多吃高蛋白、高維生素、軟而易消化為主的食物,保證機體營養的均衡化;同時,對於像枸杞、蕎麥、大豆、葛根、決明子等對促進肝細胞修復、能夠提高機體免疫力的食物可以多攝入。

現代醫學發現,它們中的有效物質如枸杞多糖、煙酸、葛根素等活性物質,對修復肝細胞、促進肝細胞再生、增強肝髒解毒排毒能力有具有很好的藥理作用。但食療見效慢,想要快速達到調理效果的,可以喝這一類食物的發酵液,如仰甘復合菌發酵飲品。通過將多種食物協同發酵,提純萃取,不見有有效物質含量得打明顯提升,而且人體吸收率也高。

限酒原則

肝不好了,就要注意要限酒,因為肝髒幾乎是酒精代謝、分解的唯一場所。大量研究表明,酒精對肝髒有直接的損傷作用,在肝細胞嚴重受損、肝髒本身也已出現纖維硬化時,再飲酒加重肝功能的負擔,造成進一步損害。所以限制飲酒是必須遵循的原則。

適量運動原則

適量運動是有益於健康的,但不要太過於激烈,因為過激的運動會容易產生活性氧和氨等有害物質,肝髒就不得不進行解毒,增加了肝髒的負膽。建議平時多進行較輕松的步行、游泳等有氧運動,使積存在肝髒裡的脂肪充分燃燒,還可以預防脂肪肝;或者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極拳等,既能使人體氣血通暢,促進吐故納新,強身健體,又可怡情養肝,達到護肝保健的目的;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