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尚與網購盛行, 帶動消費行為大幅改變, 導致全球成衣生產量逐年上升, 為迎合需求,價錢愈壓愈低, 大量且低廉的服飾充斥, 最後淪為「拋棄式」物品, 日復一日破壞環境。
與人類肌膚最親密的就是衣服。但近來科學家卻發現,與你我離不開的貼身衣物,竟是環境殺手,正一步步破壞地球生態。
從 2014 年起,全球每年生產的衣服,已超過 1000 億件,平均每人 13 件。伴隨著產值不斷增加、各地消費成長,全球衣物被丟棄的總量,也急速上升。
根據美國紡織品回收委員會(Council for Textile Recycling)的資料顯示,從 1999 至 2009 年十年間,消費者丟棄的紡織品垃圾(大多為服裝,還有鞋子、配件、毛巾、寢具等)增長達 40%。2015 年,產出 250 億磅(約 1135 萬噸)的垃圾,不分男女老少,平均每人丟棄 82 磅(約 37 公斤)的紡織品垃圾。
台灣雖僅 2300 萬人口,丟棄的衣服也頗為可觀。
依據舊衣回收業者、中華民國傷殘宏恩協會前理事長湯劍雄推估,台灣每年約丟掉 7 萬 2000 噸舊衣,以每公斤 3.2 件換算,約為 2 億 3040 萬件,相當於每分鐘丟 438 件衣服,平均每人每年貢獻 10 件。
從美國與台灣的數據,不難發現:昔日的美麗衣裳已淪為今日的垃圾,所帶來的環境浩劫正悄然上演,只是多數人渾然不知。
2017 年 3 月 4 日至 26 日,一場名為「廢時尚 Trashion」的海洋垃圾影像展,在台北忠孝復興站捷運藝廊舉行。可惜每天匆忙行經的人很多,停留駐足的卻很少,呼應台灣民眾對此議題的冷漠。
策劃此次展覽的政大廣告系教授吳岳剛,長期關注海洋垃圾議題,過去已透過影像呈現微塑膠、魚網、繩索對海洋的破壞。
近年來,經常往返海邊的他又發現,岸邊有支離破碎的舊衣、舊鞋,因此決定研究「時尚垃圾」議題,收集各種資料後,赫然發現問題超乎想像。
吳岳剛曾走訪新北市金山、萬里到桃園、新竹的海邊蒐集衣服、包包和鞋子。剛好遇到颱風大雨,將垃圾沖往河口,他在新豐鄉海邊就撿拾了不少舊衣。他遂將舊衣設計為模特兒身上的服飾,透過創作提醒「時尚所帶來的後遺症」。
相比空汙、食安議題,服裝環境問題並未攻占世人眼球。綠色和平組織專案主任羅可容分析,各國對紡織廢棄物管理興趣缺缺;時尚產業也不願公開紡織品來源與廢棄物相關資訊。導致全球紡織品廢棄物並無及時統整數據,也缺乏計量標準。
台灣的數據更付諸闕如。中央至地方均無管理舊衣回收業的機制,學術界也沒有紡織業耗能與汙染的相關研究。導致每年全台丟棄多少舊衣、有多少流入焚化爐,根本無從考證,僅能透過舊衣回收業者推估。
但到了今年(2018),政府不能再坐視不管了。
因為台灣的舊衣市場將掀起倒閉潮,預計全台 36 家業者將陸續關到僅剩 2 家,每年會多出 6 萬噸的舊衣垃圾,相當雲林縣一年的垃圾焚化量,恐成為台灣環保史上的新災難。
為何人類製造的美麗衣裳,突然變成環境殺手?這與近十幾年來,服飾已進展至流行時尚,消費行為大幅改變有關。
相較 15 年前 每人平均購衣量大增 60%
根據麥肯錫(McKinsey)管理顧問 2016 年的報告,及調研機構歐睿(Euromonitor)2014 年的調查指出,2002 年全球服飾總營收為 1 兆美元(約台幣 30.2 兆元),2015 年增至 1.8 兆美元(約台幣 54.36 兆元),到 2025 年規模將上看 2.1 兆美元(約台幣 63.42 兆元)。
另外,綠色和平組織也指出,從 2000 至 2014 年,成衣生產量增加兩倍,相較 15 年前,每人平均購衣量成長 60%,保留下來的僅為過去的一半。
其中,北美每人平均買 16 公斤的新衣,相當 64 件 T 恤和 16 條牛仔褲。中國也急起直追,為 6.5 公斤,預計 2030 年將增至 11 至 16 公斤。隨著印度、東協等人口不斷增長,購衣曲線將持續上揚。
而購衣曲線的攀升與近十年快時尚風潮,也息息相關。
時尚變垃圾原因 1〉快時尚風潮 講求少量多樣
過去,服裝界一年僅春夏、秋冬兩次大型發布會,現為每週一次,「設計圈掀起 Copy(複製)無罪風潮,」義傑事業設計師兼品牌總監成家嘉說,服裝品牌秀後,不到二個月,市場就出現山寨版。
其中,帶起快時尚風潮的 Zara 就擁有 200 位設計師,每年設計 4 萬款衣服,其中有 1 萬 2000 款投入生產。
約莫十幾年前,一家成衣廠 20 週內可接到四種款式、共四萬件的訂單;現在五週內能接到四種款式、每款 500 件的生意,就很幸運了。
2010 年,成家嘉在牛仔服裝公司服務時,就感受到快時尚的衝擊。連內銷牛仔服裝都被逼著推新款,原先只設計 50 款,後來增至 80 款,愈來愈少量多樣。
時尚變垃圾原因 2〉成衣進口量成長 廉價品充斥
一般時裝更吹起快時尚風潮,為迎合大眾需求,價錢也愈壓愈低。大量且低廉服飾充斥市場,消費者趨之若鶩,服裝也淪為「拋棄式」物品。
走一趟台北火車站地下街商場,隨處可見一件 100、200 元的衣服。這些低廉服飾到底來自何處?
紡拓會祕書長黃偉基坦承,台灣民眾所穿的服裝近七成五都是進口,2016 年成衣服飾進口值達 590 億元,遠大於台灣製的內銷值 197 億元。主要來源是中國大陸與越南等東協國家。
根據紡拓會的資料顯示,從大陸進口的成衣服飾占比從 2007 年的 39%增至 2016 年 52%;越南更急起直追,2008 年一舉越過香港,位居第二,占比來到 14%,總計東協國家達到 23%。
以成衣批發重鎮台北五分埔為例,很多貨源都來自大陸東莞的虎門。到過虎門的黃偉基形容,那裡一棟批發大樓就是台北信義計畫區四棟新光三越百貨大,而且有 20、30 棟之多,成衣供應量之龐大,令人瞠目結舌。
近年台灣的成衣進口量逐年成長,與快時尚不無關聯。2016 年的成衣及服飾進口值較 2007 年成長 72%,就是有力的證明。
時尚變垃圾原因 3〉網購衝動消費 買完發現不合適
另外,網購的崛起,更助長服飾的熱銷與快速淘汰。中國在 2014 年已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電商市場,美國預估 2016 至 2017 年的網購成長率為 17.2%;網購的便利性更催化消費者採購意願。
中國的淘寶網已成為台灣夜市、擺攤或商店的訂貨平台。「淘寶有 900 萬家合作廠商,想買什麼都能買到,」一位透過電商訂貨的服飾店業者說。
不僅商家上網訂貨,年輕人也習慣網購衣服。黃偉基說,這種貨到付款的方式,很容易讓消費者衝動購物,常常買完才發現用不到或不合適。
從車站地下商場到各個夜市、路邊攤,到處都是 299、399 元的衣服。一位粉領族每天從捷運站到公司的路上,騎樓下都擺滿各種流行服飾。「很便宜,只要看到喜歡,毫不猶豫就會買,」她的櫥櫃也不知不覺被塞爆。
但低廉服飾材質普遍不佳,洗幾次就破損,只好丟棄,變成「賣愈快、買愈多、丟愈快」的新型商業模式。
一位 30 歲上班族回想自己丟衣服時毫不心疼,有的甚至連標籤都沒拆就丟,每季清理衣櫃時,才發現怎麼有這麼多沒穿過或不想要的衣服。
愛惜衣物的宸諾公司執行長蔡佳宸感嘆地說,我們原本是衣服的主人,卻被衣服綁架。衣服絕不能像免洗碗筷、拋棄式眼鏡,說丟就丟。
時尚變垃圾原因 4〉衣服太多 有兩成幾乎沒穿過
消費者購買行為轉變,也讓今日的時尚變成明日的垃圾,衣服停留手上的時間愈來愈短。
根據英國公益組織(WRAP)調查指出,英國每個家庭的衣櫃有三成衣服至少一年沒穿過;平均每件衣服僅穿兩年兩個月。
台灣綠色和平 2016 年元月也針對 20 至 45 歲台灣民眾調查,平均每人有 75 件衣服,其中兩成約 15 件衣服幾乎沒有穿。
當衣服被穿的時間縮短,意味丟棄速度更快,導致舊衣市場不斷成長,初估歐盟每年產約 150 至 200 萬噸的舊衣。
台灣丟棄的數量也不斷增加。以高雄市為例,環保局清潔隊收到的舊衣逐年成長,2012 年才 221.5 噸,2016 年增至 279 噸,2017 年 1 至 10 月已超越 2016 年,為 379 公噸。
舊衣被整理後,有些還能再利用,2014 年,全球舊衣交易量約有 430 萬噸,相當 107 萬 5000 隻非洲大象的重量。主要輸出國為美、德、英、韓、日、荷蘭、馬來西亞、比利時、中國與法國。
但隨著廉價服飾品質大幅滑落,加上中國從進口國變成輸出地,全球二手衣市場已瀕臨崩潰。
2016 年奧地利《廢棄物管理世界》的報導指出,破壞二手衣市場的原因來自大量且品質低劣的成衣。
該報導引述英國紡織回收協會總監艾倫 • 惠勒(Alan Wheeler)的話表示,若品質不振,需求會持續下探,在缺乏循環經濟概念下,很可能面臨「二手衣危機」。
無法再利用的舊衣就變廢棄物。以美國為例,2015 年約有 965 萬噸紡織品垃圾,被送進掩埋場。
不管舊衣垃圾最終是被焚化或掩埋,除製程中的耗能與汙染外,燒毀的同時也對地球帶來負擔。
羅可容說,服裝的生產系統為環境帶來巨大影響,除大量耗能、使用化學物質、增加排碳量外。品牌商為取得競爭優勢,將生產線設在勞力成本低廉、政策鬆散的國家,甚至用不人道方式對待員工,並造成環境的汙染。
近年來,在綠色和平組織等團體倡議下,全球時裝產業終於吹起無毒生產的風潮。台灣雖起步較慢,也已有設計師、紡織業者用行動向「永續時尚」邁進。
部分消費者也開始扭轉穿衣哲學。一位 28 歲上班族女性賦予舊衣新生命。「媽媽的嫁妝,洋裝、大衣材質都很好,她一直留著,省不得丟掉,」她說,媽媽很開心看到衣服穿在女兒身上。
改變消費習慣 穿久一點、少丟一點
其實,對環境最有幫助的就是延長衣服使用年限。研究報告顯示,衣服的壽命從一年延到兩年就可以讓溫室氣體排放量在一年內減少 24%。購買二手衣,每取代一公斤新生棉花,可節省 65 度電,能吹變頻冷氣(四坪空間)26 小時;每取代一公斤的聚酯,可少用 90 度電,足供 9 瓦的省電燈泡連續開一萬小時。
另外,英國科學家調查指出,英國消費者只要多使用衣服九個月,可降低兩成、約 50 億英鎊(台幣 2024 億元)的資源成本。
當過剩衣物已對環境造成負擔時,我們是否應該重新檢討看待衣服:適度地買、穿久一點、少丟一點。與其坐等舊衣垃圾占領地球,不如從自身開始做點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