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指稱如果台北發生規模6地震,可能會倒4000棟房屋,其中中正區和大同區可能重創。圖為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街景。(本報資料照片/陳信翰攝)

花蓮206強震造成4處大樓傾倒,數百災民流離失所被緊急安置,災情慘重的原因除了倒塌大樓位於米崙斷層上之外,同時具有底層軟弱的缺陷。這也不禁讓人憂心,若是同樣的強震發生在台北會怎樣?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就警告,恐會倒掉4000棟房子;科技部過去亦曾做過一項模擬,指出北市萬華、大同、中正及中山等區的老舊建築物損壞情形,屆時將會最嚴重。

▲台北市土壤液化區查詢,紅色為高度潛勢區。黃色為中度。(摘自土壤液化潛勢圖查詢系統)

2年前美濃強震重創台南後,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曾預警,如台北發生規模6.0的強震,因為土壤液化嚴重,恐倒4000棟房屋;當時台北市政府歷經半年多的調查,終於上網公布台北市土壤液化潛勢圖,驚人的是,包括國內外遊客愛去的台北101、交通樞紐台北車站等地居然都榜上有名,甚至還處於高度液化潛勢區。針對李鴻源的言論,台北市長柯文哲昨(8日)坦言,李的說法跟過去統計數字差不多,「如果前年台南大地震發生在台北市,會倒4千戶、死6萬人」,因此台北市都更勢在必行。

事實上,除了土壤液化、地震帶分佈,台北盆地地形也是影響地震威力的原因之一。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副主任呂佩玲指出,盆地效應會導致震波聚焦,加上台北高樓多,地震來時搖晃就會更加明顯;前中央氣象局長辛在勤受訪時更以果凍比喻,指出台北盆地就像是個果凍,當接受到能量時,就會產生明顯搖晃,因此搖晃的時間可能比其他地方要久,而這也是為什麼此次地震震央明明距離台北遠,台北地區卻也「很有感」,因此,一旦震央發生在台北,後果恐難以想像。

▲科技部模擬未來五十年推估震度七級以上模擬圖。(科技部提供)

科技部2016年向行政院會報告「我國地震防災科技之研發與落實」,以既有已知33條斷層帶地震資料,推估台灣未來50年發生震度7級以上「烈震」地震模型圖,若發生高頻劇烈搖晃,危害較大區域包括:苗栗、台中、彰化、南投、雲嘉南、花東、恆春半島等地。

▲老舊建物衝擊分析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一份「老舊建物衝擊分析」指出,假若將情境設定「山腳斷層全段錯動,地震規模7.1、震源深度10公裡時」,結合Google Earth呈現老舊建物損害高風險位置,發現台北市萬華區、大同區、中正區、中山區建物損壞情形最高。不過由於科技部的情境模擬是以各區的老舊建物做評估,萬華、大同等地區老舊建物數量本就較多,因此顯示毀損情況較嚴重,「並非房地產參考指標」。

高雄市土木技師公會副理事長黃清和表示,地震對建築物損害的順序,因耐震度的不同,多是先從牆面再到樑然後是柱;通常是牆面先出現45度的裂縫,接著才是短樑破壞及短柱破壞;不論是大樓或透天厝,民眾都可依「牆、樑、柱」順序檢視是否有受損,黃清和亦提到,樑若損壞還不會造成重大傷亡,若是柱受損,可能就會阻斷逃生出路。如果民眾不放心,也可付費請土木技師公會派員進行房屋健檢。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