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十大名方”裡的養生提示,要想壽命與天齊,趕緊祛濕和補脾

原創 中國家庭報 2018-02-04 00:12:47

能“壯膽”的溫膽湯

養生提示:祛濕等於進補

“膽小”快壯膽

溫膽湯這個方子,出自宋代的《備急千金要方》,雖然是名方,但藥物組成很簡單,而且沒有昂貴的藥物:半夏、枳實、陳皮、竹茹、甘草、生薑,其中的後四味,幾乎就是食物,至少可以藥食同源。但就是這麼簡單的六味藥,卻能給人“壯膽”,這個膽,不僅包括心理上的害怕不害怕,還包括生理上的是不是膽寒,原方的主治是“大病後虛煩不得眠”,不得眠就是失眠,這就是膽寒的症狀。

中醫認為,“膽為中正之官,清靜之府,喜寧謐惡煩擾”。久病之後,身體有虛損,無力排出痰飲,胸膈之餘熱未盡,這個時候人就會虛煩驚悸,比其他健康的人或者自己健康的時候要膽子小,伴隨膽小的還有惡心,食慾差,口苦,舌苔很膩,後者更常見。所以,溫膽湯在平時,更多的是用來清濕熱。

“祛濕”別盲目

“濕重”是很多人的自我診斷,人們對濕的厭惡像對上火一樣,總是張羅著祛濕、去火,但什麼情形下才是“濕”?這個很重要,了解了這點,也就了解了溫膽湯的用法。

身體有濕的時候,首先的表現是舌苔膩,濕熱的時候是舌苔黃膩、寒濕的時候舌苔白膩,同時胃口不好,大便不成形,而且每次大便都會掛在馬桶壁上不容易沖干淨,解大便的時候也會覺得不痛快,總好像沒解干淨,這些表現一旦出現,就說明身體有濕了。

這個時候,即便是本身體質很虛,需要進補,也要暫停,必須等到濕邪去除了,舌苔干淨了才可以進行。從這個角度講,溫膽湯是進補之前的開路藥,這個用法比壯膽更常見。

很多人覺得,我不吃補藥,除了舌苔膩,也沒其他異常感覺,是不是就可以不祛濕了?

對現在人來說,就算不吃補藥,日常的飲食對身體的負擔也遠遠超過以前。無論是糧食的精細還是蛋白質脂肪含量的居高不下,它們的消化成本都明顯提高。而這,就是現在脾氣虛高發的重要原因,因為幾乎每天都在進補。

“脾虛”都夾濕

中醫的脾,除了負責消化食物,還是身體的“清潔工”,體內的垃圾要靠強壯的脾氣清運出去。一旦食物的負荷超過脾的能力所限,往小了說就是食積,只不過這個食積不像孩子的食積那麼明顯,但日積月累的食積就變成了濕,為了清除這個濕,脾氣只能加班工作。久而久之,濕就反過來傷脾。所以,一個濕重的人,很少有不脾虛的,脾虛的人,也往往加濕。從這個角度上說,就算你不吃補品,就算目前還沒有嚴重的濕邪症狀,但祛濕也應該是日常,否則脾氣會積重難返的變虛,由此進入惡性循環,所以,祛濕相當於補脾,對已經脾虛的人來說,祛濕也就更應該是常態。

溫膽湯裡沒有健脾藥,重在祛濕,所以它更適合舌苔膩,大便溏,口苦口臭的時候,這個時候濕邪明顯,而脾虛不明顯,可以用溫膽湯單純地攻邪祛濕。如果作為進補之前的開路藥,可以不用全方,挑選其中幾位即可:陳皮、生薑、竹茹,竹茹很簡單,就是竹子的綠莖刮成絲之後曬干而得,這三個藥每個10克,煎湯或者開水沖泡代茶飲,喝到舌苔干淨了再進補。

有的時候,等舌苔干淨了,之前想通過進補而改善的虛弱症狀也自行緩解了,為什麼會有如此效果?因為這些人自覺的虛其實不是虛,而是濕邪所致。濕氣重的一個典型症狀是渾身沉重,所謂“濕性重濁”,這種渾身沉重的感覺,被很多人誤會為虛,為此而吃補藥,結果反而更覺得沉重,因為補藥,特別是補陰、補血之品是很容易加重濕氣的,所以他們會覺得越補越累。如果知道了舌苔膩是濕重的表現,舌苔膩的時候及時祛濕,一來可以避免補出問題,二來,祛濕就是進補,因為祛濕之品,包括溫膽湯減輕了脾的運化負擔,效果也就和進補無異了。

“睡不醒”的歸脾湯

養生提示:勞心者要補脾

文人失眠莫慌,歸脾湯幫你忙

曾經有人咨詢我:“35歲,身高1.79米,體重只有55公斤。膳食營養也還可以,卻總是長不胖。他從事的是IT行業,有一定的工作壓力,平時缺乏鍛煉,晚上12點左右才睡覺,性格偏內向,自尊心強,心思較重,追求完美,但不夠靈活、變通,不知是什麼導致他身體偏瘦”。

這是個典型的思勞傷脾的類型,也是讀書人、勞心者最容易出現的問題,關鍵就在於他的心思過重,用腦過多,針對這種人,中醫要補脾、養血、安神,歸脾湯就是給這類人定製的。

“歸脾湯”出自宋代《濟生方》:白術,當歸,白茯苓,黃耆,龍眼肉,遠志,酸棗仁,木香,甘草、人參。功效:養血安神,補心益脾。其中有幾個典型主症:“失眠少食,怔忡驚悸”,集中在神經系統,精神方面,所以,現在的歸脾湯使用的典型症狀是勞心過度的失眠,這也是文人、勞心者常有的問題,歸脾湯通過改善睡眠來調節因為勞心引起的各種功能失調,這裡的歸脾,其實是對大腦的建設。

我們身體的所有機能,都受大腦皮層的控制和影響,而大腦皮層又是情感、智力的發源地,如果這裡因為思勞過度總是不能休息,大腦就會發放錯誤指令,就會影響下面的各個器官。首當其沖的是消化吸收能力,因為胃腸系統被稱為人的“第二大腦”,也稱“腹腦”,就說明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會受心情的影響。我們備戰高考或者因為突發事件,心情緊張時胃口會變差就是這個道理。和這個咨詢者一樣,現在人日常的精神緊張、勞心過度,不過是把應急突發事件的緊張延長、細碎到了每天的生活中,長期處於思勞過度之中,自然食不甘味,就算胃口還好,但吸收能力也會受到影響,所以現在人越來越多脾虛的,他們的共同表現之一就是失眠,失眠者的增加和脾虛的增加同步。

心寬體胖,才是失眠好“藥方”

我們總說“心寬體胖”,因為只有心寬,心情放鬆,大腦皮層才能不受情緒影響,才能不向胃腸系統發放昏招,吃進去的東西才能被身體所用,過去的秀才多是“手無縛雞之力”的,一是因為缺乏肌肉運動,還有就是秀才用腦過度,也和這個咨詢者一樣,屬於心脾兩虛。歸脾湯就是針對這種思勞過度人的案頭常備藥,是一服“文人藥”,通過改善睡眠,讓大腦休息恢復,讓大腦管轄的下屬工作有序,包括消化功能的恢復。如果說哪種藥能使人增肥的話,歸脾湯應該在其一,只不過這個肥,不是過多的脂肪,而是肌肉,是通過消化功能的恢復而長肉。只是這個藥的作用不會速效,一是因為心血暗耗之後,不會馬上補上,需要時間;另一個原因是,這種勞心的性格,改正需要時間,甚至很難改正,如果性格不改,仍舊追求完美,仍舊不能自己放鬆,就是吃了歸脾湯,也會不斷被抵消。

歸脾湯有對應的中成藥,藥店就可以買到,有“歸脾丸”或者“人參歸脾丸”,後者的補益之力更大,更適合不僅失眠,而且體力不足的脾虛者。需要提示的是,“歸脾丸”針對的是脾虛導致的失眠,“健脾丸”是脾虛導致的消化不良,前者作用在神經系統,後者作用在消化系統。通俗講,“歸脾丸”類似安神藥,是幫助睡眠的;“健脾丸”類似消食藥,是幫助消化的,它們不可以互相代替。 文/李彤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