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的孩子,要麼不說話,一開口分分鐘就能點燃父母心頭的火。
如果孩子們並沒有互相商量,卻不約而同使用了同一種表達,那麼我們做父母的是不是也應該靜下心來想一想,這些“小叛軍”們口中貌似強硬的宣言,到底是為了故意惹惱我們,還是為自己的脆弱穿了一件不那麼合身的盔甲?
要知道,脆弱和強硬往往結伴而行,那強硬背後求助的“鈴”,恐怕還是要最親密的人才能“解開”。
壹姐:尹建莉父母學堂金牌輔導員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兒童早期教育指導師
1
一個故事
朋友給我講過一段她早年做心理咨詢的故事。
一個媽媽帶兒子來做心理咨詢,
原因是“孩子太叛逆,說什麼都不聽”。
那時很多父母還有一個觀念,
孩子不聽話,絕對是孩子的問題。
他們找咨詢師的原因也不是真想解決問題,
而是希望多一個“權威”幫他們“馴服”孩子。
兩人見到咨詢師以後,媽媽說了很多話,
孩子一言不發,眼睛就盯著地板。
聽媽媽說完,咨詢師說:
我已經大致了解情況了,
現在我可以單獨和孩子談談嗎?
朋友回憶說,
那次咨詢的很多細節她記不太清,
但有一個細節,她記得特別清楚。
每當談到母親,孩子就會說:
反正我說什麼她都不聽。
反正什麼都是我的錯。
反正她覺得我什麼都不好。
孩子的這幾句話一直記在她心裡,
尤其是那3個“反正”。
後來她做咨詢的時候,
會特別留意“反正”這兩個字。
她發現,那些被父母稱為“叛逆”的孩子
最喜歡說這兩個字。
此外,在沖突很多的家庭中,
每一個家庭成員都常常說這兩個字。
2
“反正”到底代表一種什麼心理?
“反正”的出現,代表期待別人做一些事,卻得不到的經驗。
人們會在期待落空時,
感覺到難過,感覺到傷害。
有過這種經歷的人,
為了不讓自己再受傷,不再感到難過,
會逐漸放棄自己的期待。
在這個過程中,
他們會對自己“期待”的那個人,說“反正”。
這不是一種對抗,反而是一種求助,
希望對方能幫助自己減少傷害。
當然,
沒有一個父母能夠隨時隨地滿足孩子的期待。
但如果孩子經常說這句話,
父母就應該去思考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了:
為什麼孩子對我有這些期待?
是否在過往經歷中,他曾被滿足過,
但現在父母卻不再這麼做了?
又或者他在和別的孩子對比中,
發現別的孩子父母會滿足孩子這種期待,
但自己的父母卻不會?
這種對比,讓他心裡有落差。
為了不讓自己那麼難過,
他乾脆就不斷用“反正”這個詞降低自己未來的期待,
保護自己不要受到太多傷害。
當一個人常常用這個詞和父母溝通的時候,
也預示著,他會漸漸減少和父母的交流。
因為人會漸漸在心理上疏遠那些
總讓自己“失望”的人,總是讓自己受傷的人。
而父母卻會錯誤以為,孩子開始“叛逆”了。
3
如果孩子總是對父母說這兩個字,
父母應該怎麼辦?
首先,很簡單,將這句話的潛台詞翻譯出來。
“反正你不會”的潛台詞,
就是:我期待你會。
“反正你不會聽我說”的潛台詞,
就是:我期待你會聽我說。
“反正你覺得我不如別人”的潛台詞,
就是:我期待你能覺得我比別人好。
“反正什麼都是我的錯”的潛台詞,
就是:我期待你可以不要覺得什麼都是我的錯。
……
應對“反正”的第一步,
是看到“反正”背後的期待。
感受說“反正”這句話的人,內心失望的感覺,
以及未來害怕受到傷害的恐懼。
如果你把它理解為“叛逆”,
你和孩子未來溝通會很難進行下去。
第二步該做什麼?
父母應該告訴孩子,自己看到了他的期待。
當孩子說“反正你不會聽我說時”,可以告訴他:
我知道你一直希望我好好聽你說話,
聽聽你的觀點和想法。
過去是我忽略了,
現在我會坐下來好好聽你說。
父母也不可能滿足孩子每一個期待,
而孩子的期待也未必全合理。
不管能不能滿足,
都要讓對方知道我明白你對我有什麼期待。
父母可以對孩子說:
我知道你希望我做……
我現在做不到,我不能答應你。
因為……
即便做不到,
如果對方知道你其實明白他心裡的期待,
他就會得到一份安慰,
即便期待滿足不了,也未必就會感到受傷。
因為人害怕的是關系中的一方“看不到”自己,
而不是對方是否能時時刻刻 “滿足”自己。
4
如何看待自己說這兩個詞?
如果你是常常對一個人說“反正”的人呢?
你該怎樣去看待自己這個行為?
如果你常對一個人說“反正”,
那說明你對這個人有很多期待,
可也知道他不會去滿足。
這可能預示著你們的關系已經出現了障礙。
你的這些期待是如何出現的呢?
是你看到別的人都會這麼做,
而對方卻不願意做?
還是對方曾經滿足過你,
但是現在卻不願再滿足了?
你明確表達過自己的期待,
而對方也非常清楚你的期待嗎?
有些人以為對方什麼都知道,
但實際上對方可能一無所知。
你的期待合理嗎?
是在對方能力范圍之內的期待嗎?
如果對方沒有能力實現你的期待,
他很可能無法給予回應。
你要好好分析一下自己期待和“反正”形成的原因。
5
將期待留給自己實現
最後還要說一點:
如果什麼事情都期待別人去完成,去滿足,
你的人生就被別人操控了。
如果一個人總是頻繁地在生活中
運用到“反正”這個詞,
也需要考慮是否應該收回一部分 “期待”,
將這些期待留給自己去實現。
這樣你在所有關系中,
就會少很多失望,多很多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