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沾染一丁點兒演藝圈是非,與她合作過的人都交口稱讚——10年前就是這樣的情形。央視導演袁德旺很多年前就曾評價她:「一個人的藝術能夠得到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家庭主婦以及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民族的人的共同肯定,是很難的,但彭麗媛做到了。」

  當這樣一位夫人,50歲,端莊、親切、有活力地亮相國際舞台時,中國民眾開始表露出驕傲——用歌聲詮釋過眾多英雄之後,彭麗媛也漸漸成為楷模。

  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1996年,央視心連心藝術團來到西柏坡。作為歌唱演員之一,彭麗媛被導演要求演唱《在希望的田野上》。彭麗媛卻覺得,此情此景,最適合的歌曲是《父老鄉親》。導演反對:「那首歌,由趙本山唱。」彭麗媛說:「他唱他的,我唱我的。」趙本山唱完後,彭麗媛走上台:「剛才是趙氏唱法,我現在以我的風格把這首《父老鄉親》獻給大家。」

  那天,在廣袤的田野上,彭麗媛一身紅裝,深情演唱,走到觀眾中間時,她一直高舉臂膀,跟大家招手。有人激動得落淚了,彭麗媛的眼睛也濕潤了。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被群眾感動,在延安,在廣東,在工廠,在農村,在鐵路沿線,在老少邊窮地區,她的手一次次被群眾緊握。

  「《父老鄉親》裡面有句歌詞我認為寫得最好:『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就是說一個人,無論有什麼樣的成就,總會去尋根,總忘不了你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甚至小時候吃糠咽菜或喝過一杯茶的地方。我覺得這首歌的歌詞跟老百姓很貼切,所以他們對我就比較厚愛一些。」1999年,她做客鳳凰衛視訪談節目時這樣說。

  對自己的故鄉,彭麗媛有著深厚的感情。

  「我的家鄉是山東省鄆城縣,宋江的老家。水滸一百單八將,72個在鄆城,我經常自豪地說,加我第73名。」2001年,彭麗媛說。

  「你出生的地方,聽說很偏僻。」節目主持人朱軍問。

  「不能說偏僻,要不然我們縣長、縣委書記該生氣了。」彭麗媛笑著回答,「也算是歷史名城。」

  如今,當人們再談起鄆城時,首先想起的已不是宋江了。「我們向遊客解說的時候,就說鄆城是彭麗媛的故鄉。」當地一位張姓計程車司機說。

  歌聲之外,彭麗媛更願意用實際行動來幫助鄆城的父老鄉親。1999年,彭麗媛拿出多年積蓄,捐建彭庄小學。這所小學被命名為麗媛小學,學校大門的兩側是金黃色的4個大字:厚德,載物。回彭庄村參加開學典禮時,彭麗媛告訴孩子們要珍惜讀書的機會。

  在捐建麗媛小學的同一年,彭麗媛還給母校鄆城一中捐了一座教學樓,取名麗媛藝術樓。

  為天堂的戰士歌唱

  1980年中專畢業後,彭麗媛被濟南軍區前衛文工團錄取,「排級幹部,穿4個兜的幹部軍裝很威風的。」2007年,彭麗媛在接受央視《文化訪談錄》馬東的採訪時說。

  穿上軍裝是彭麗媛人生中的重大轉折點。「(那時)剛剛改革開放,『唯成分論』的現象剛剛結束,我覺得自己非常地幸運。」彭麗媛家中,外祖父和母親成分不好,大舅在1949年去了台灣,成為政治意義上的「海外關係」。對彭麗媛來說,穿上軍裝,還等於是政治上的解脫。

  參軍後的彭麗媛,逐漸體會到組織與紀律、服從與使命之間的關係。下到前線部隊慰問演出是她調到總政歌舞團後的第一項任務,那時,她在中國音樂學院念大二。

  「當時我和閻維文(等)幾個人坐著一輛吉普車,冒著槍林彈雨去演唱,我們經過某地時,當地軍隊的領導告訴我們,千萬不要扔煙頭,甚至不要吐一口痰,很可能吐一口痰,就會有一個地雷爆炸。」彭麗媛回憶說,「在貓耳洞裡面,我們通過電話給戰士們演唱,只要電話能通的地方,就可以聽到我們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