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姊妹暫時住在青少年福利院。(網際網路圖片)

泰國南部春蓬府一名小學老師,周五(23日)帶著3名小姊妹報案,指她們經常遭養父暴打。其中一名女童更多次被迫觀養父和生母床戰過程,及追打另外兩名姊妹;若果不從又會被打。警方已介入調查,體檢結果顯示她們沒有被侵犯。


案中的小姊妹,分別為11歲的小艾、9歲的小碧和7歲的小茜。據報小碧曾多次目睹父母發生關係,又經常被養父強迫她攻擊兩名姊妹。在老師報案當日,3姐妹養父到她們家過夜,令女童們不敢回家,暫時被安排住在青少年福利院。

警方已傳召姐妹們的生母問話,後者否認一切指控,堅稱自己與孩子彼此相愛,又同意暫時由警局照管孩子。警方將繼續觀察和調查一段時間,再依法處置孩子生母及養父。女孩們沒被侵犯,但需待心理健康恢復,再視乎情況決定是否送回家。


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可以說是無法估量的,孩子經常挨打或挨罵(家暴),會產生嚴重的心理扭曲,將會影響孩子的整個人生。根據媒體報道,大多有暴力傾向的孩子都是在家暴中成長起來的。(電梯摔嬰事件中的施暴女孩的父母也曾承認過對女孩有過暴力行為)。


家暴中的皮肉之苦,會使孩子產生怨恨、逆反、畏懼、自卑、無助、暴躁、孤獨、撒謊、固執等心理。事實證明,如果一個孩子經常挨打挨罵,那麼他有可能會出現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態和心理偏差。


自卑:有的家長打了孩子後,還硬要孩子「認錯」,以此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事實上,這樣做只能促使孩子的排他傾向加劇。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長的要求去做了,實際上,他的抵觸情緒很大。在被打之後,他會不知所措,惶惶不安,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自卑。每個孩子都有自尊,經常挨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損害,產生自卑,極容易走上自暴自棄之路。



無助:有的家長打過孩子後,又覺得心痛後悔,反過來又去撫摸孩子挨打的痛處,甚至抱著孩子痛哭,並加倍給孩子以物質上的補償。這種情況,在開始時孩子會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時間一久,他也就習以為常了。經常挨打的孩子,會感到孤獨無援。


孤獨:經常挨打的孩子,會感到孤獨無援。尤其是父母當眾打孩子,更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他往往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會自感「低人一等」,顯得比較壓抑、沉默。這樣的孩子往往不願與家長和老師交流,不願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也較孤僻。


撒謊:有的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事就打,久而久之,孩子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瞞則瞞,能騙就騙,因為對孩子來說,騙過了一次,就可以減少一次「災難」。可是孩子說的謊話,往往站不住腳,很容易被家長發現。為了懲罰孩子說謊,家長的態度會更加強硬;而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錯事後更會說謊,這樣就構成了惡性循環。


懦弱:如果孩子經常挨打,時間一久,孩子一看到家長,就會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麼,也不管父母的話是對是錯,他都只會乖乖服從。在這種不良的絕對服從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這樣的孩子往往惟命是從,精神壓抑,學習被動。這為他將來走向社會埋下了一顆「懦弱」的種子。


固執:有的家長動不動就打孩子,不但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還使他們產生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用故意搗亂來表示無聲的反抗,你要往東,他偏要往西,存心讓家長生氣。還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認錯,越打犟勁越大。有的孩子常常用離家出走、逃學來與家長對抗,變得越來越固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