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問我,為什麼她的孩子(1歲半)會一直搶別人手上的東西,講都講不聽,制止就大聲尖叫,害她帶孩子出去壓力都很大,愈來愈焦慮。

細問孩子在什麼狀況,什麼情形去搶別人手上的東西之後,我觀察一下媽媽和孩子互動的情形,我也試著和孩子互動。

我問了媽媽:“你是不是怕孩子拿了不該拿的東西,一直跟在孩子後面,不時拿走孩子手上的東西?”

媽媽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對耶,我每天都在跟他比力氣在搶東西!”

我給這位媽媽的分享是:

1.危險、不想要孩子碰的東西,盡可能收掉

打得開的櫃子,裡面的東西最好都是孩子可以探索的,有危險物品的櫃子,請想辦法上鎖。這個階段的孩子,根本就是正在和周圍的環境談戀愛,巴不得探索/操弄看得到的任何物品。

危險的東西撤掉是為了大人好,這樣大人才不用提心吊膽,疲於奔命的跟在孩子的後面。

2.觀察孩子的需要

盡可能移除有安全顧慮的物品之後,大人可以觀察孩子想要什麼,主動給孩子,或是陪孩子在安全的狀況之下探索。如果沒有立即的危險,不要第一時間就不准孩子碰。

例如,孩子爬到桌子上,可以在一旁待命保護,觀察孩子為什麼爬上桌,是想要拿東西,還是孩子有攀爬的需求。

如果孩子是想要拿東西,可以教孩子請大人幫忙,或是大人就幫忙孩子把東西拿到孩子拿得到的地方;如果是孩子有攀爬的需求,可以和孩子說:“我們不爬桌子,等一下帶你去公園爬溜滑梯。”

3.用交換來代替搶走孩子手上的東西

如果能了解孩子喜歡探索什麼,之後孩子如果拿了不恰當的東西,大人就比較能知道用什麼來和孩子交換,而不是一直在和孩子比力氣搶東西,孩子手上的東西常常被搶,很自然的也會去搶別人手上的東西。

4.不可以拿的東西,請讓它消失

小小孩的自我控制力很不成熟,不准孩子拿的東西,轉移/交換之後,讓它消失是最好的方法,孩子只要視線還看得到那個東西,你很難和孩子說什麼道理。

5.有些東西就是不能碰,請轉移注意力

有些東西無法移走,也不適合孩子去探索時,就是得明確的和孩子說:“沒有碰這個,我們去做別的事!”當大部份的東西,孩子都可以探索時,有少部份的東西孩子不能碰,他們比較能接受。

但如果孩子的探索經常被打斷時,他們就會”吃相難看”,不管什麼都想要碰,特別是你不准他碰的東西,他更是想要碰!如果孩子因為我們不准而生氣,就簡單明確的說明原由,允許孩子生氣,只是可以生氣但也要尊重別人,不可以傷害自己或是別人。


6.教孩子尊重

當孩子要拿走我們手上的東西時,不管孩子會不會說話,教孩子:“你想要這個是嗎?要問我可不可以喔!”,經常這樣引導孩子,孩子那天會說話時,自然就會習慣這個尊重別人的動作:要先徵得別人的同意。

孩子什麼時候會,很難預料,不過這個習慣,會因為大人經常的引導,內化在孩子心裡。

身教真的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我們不想要孩子做的行為,大人少做為妙!我們希望孩子做的,大人要常常示範給孩子看,讓孩子耳濡目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媽媽經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