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以食補,肺以氣補,腎以精補,肝以睡補,心以情補,腦以神補

原創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2018-03-12 22:36:03

本文約2500字,閱讀需要9分鐘。

身體不管哪裡生病,都是那個部位缺少能量,處於亞健康態,缺能量的時間過長,可能會使組織器官結構受到損傷,這就是臨床疾病。能量三要素是營養、水和氧氣,所以任何部位生病要想恢復,都必須將營養、水和氧氣送過去。先要局部消炎殺菌排毒治堵,再給予必需的營養用以修復受損結構,通俗點說叫做三分治,七分養。這是總的方法,但不同器官系統的治法上,又有不同的側重點。一個個的說。

胃以食補

胃字,上田下肉,意思是肉身上的田地,負責為身體提供營養。胃如果不好,身體得不到營養灌溉,自然也很難健康。醫學研究發現,胃黏膜每7天更新一次,這麼快的更新頻率,是因為胃酸在分解食物的同時,對自己也帶來考驗。胃加工食物,需要緩慢蠕動與食物摩擦,就像磨豆漿一樣,只不過胃磨不是石頭做的,而是肉做的,因此需要經常更新,以防止磨損。胃黏膜更新需要的原料是什麼,毫無疑問就是營養。因此胃以食補為好。

分享一個老道醫治療胃病的食補方法:

在胃痛規律性發作前半小時,少量吃一餐,以自己喜歡吃的,吃進胃裡感覺舒服的,容易消化,而且有營養的食物最好。有幾個要點,一是,你要能判斷出,你的胃病大約在什麼時間發作,然後提前准備好,你喜歡吃的營養食物。二是,要吃溫熱軟爛的,不是生冷硬質的。三是,需要基本吃飽。四是,正餐時,仍然正常進食,吃飽即可。五是,每日發作幾次,就要吃幾次,而且不影響正常進食,一次都不得間斷,二、三個月後,胃痛必然消失。但不可大意,仍然沿用此法,吃滿一年,胃痛即可斷根。

胃喜歡吃哪些營養

第一個營養,是維生素A。一切上皮組織,包括呼吸道、消化道、腸道和體表皮膚,都喜歡維生素A。維A的抗氧化能力也是首屈一指,能為胃黏膜提供一道保護力量。第二個營養,是蛋白質。一切肌肉組織,都喜歡蛋白質。胃的肌肉層也不例外。蛋白質不足,肌肉層單薄,胃的動力就不足。胃分泌消化酶,也需要蛋白質的參與。蛋白質不夠,胃液也會不夠。第三個營養,是B族維生素。胃酸分泌不足,都跟B族維生素正相關。胃寒,小便清長的人,尤其需要維生素B。第四個營養是鈣。胃的神經系統,其實很發達。所以胃稍微有點舒服,我們就會有感覺。神經系統發達,就意味著需要很多神經遞質,鈣是神經遞質的重要成分。

肺以氣補

肺字,左肉右市。右邊這個字形,跟肺髒形狀非常相似。一根支氣管,垂釣著兩片肺葉。為什麼是肺葉?除了長得像葉子之外,跟葉子也是干同樣的活兒,就是主導呼吸作用,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所以肺最喜歡氧氣。

怎麼給肺補氣

肺是相傅之官,治節出焉。呼吸節奏,決定身體生產能量的節奏。補肺氣,最好就是調整呼吸。中國古人在這方面研究得非常深。有兩個觀點,一是提倡差額呼吸,就是呼和吸的時間不對等。二是淺吸深呼,自然吸氣,注意呼氣。共同點是都要求閉眼靜坐,不要刻意深呼吸。如果靜不下來,可以採用數息法,一呼一吸數1,數到10就重新開始。每天2到3次,每次不少於20分鐘。凡是心肺問題,長期堅持此法,均有效果。此二法提倡者,都是養生大家,壽齡均過百歲。

腎以精補

腎字,上面是天葵,下面是肉。意思是腎藏精,精又可分為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先天之精,是維持腎細胞結構的先天物質。腎細胞壞死不可再生,就是因為先天之精受損。後天之精,泛指腎髒從原尿中過濾出來的,可以回收利用的營養精華。主要是氨基酸、葡萄糖、多肽、蛋白質、鈣、酶等能量物質。能量物質如果回收效率下降,就意味著後天之精在丟失。簡單例子,腎主骨,如果鈣的回收下降,大量的鈣會從尿液中丟失,人很可能會骨質疏鬆。先天之精,後天很難補,只能是節約使用。後天之精,取細水長流之功,不可用猛藥躁進,只可以食療緩進慢補。只有當脾胃、肝肺都逐步向好時,腎精才能得到良好補充。

肝以睡補

肝字,左肉右干,意味著肝是埋頭苦幹的代表。有人說胃是喇叭,肝是啞巴,就是因為肝髒只知埋頭苦幹,把自己累壞了都不吭聲,肝細胞壞死70%,肝功能都可能是正常的。肝是非常累的一個器官,人體需要的絕大部分物質,都是肝髒合成生產的。肝這麼累,所以肝在用營養補之外,還需要睡補。熬夜是最傷肝的。

白天幹活兒,是身體釋放能量,主要走動脈血,動脈血如長江大河奔騰,人就有精神。晚上睡覺,是身體儲存能量,主要走靜脈血。靜脈血如涓涓細流滋養,身體就修復。古代醫家發現,晚上11點到1點,是膽經當令,凌晨1點到3點,是肝經當令。肝膽相照,這兩個時間,人最好是處於熟睡狀態。如果肝髒夜晚沒有得到修復,白天往往特別沒精神。

心以情補

上有天,下有地,人在中間。這是宇宙中,人與天地位的關系。上有腦主司命,下有腎主執命,心在中間壽命,這是人體中,心與腦腎位的關系。開心時,心髒是舒張的,血壓會降低,人很舒適放鬆。關心時,心髒是收縮的,血壓會升高,人很緊張焦慮。心情如何,主心髒健康。關於如何處理好自己的心情,國學《中庸》裡有非常經典的描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描述的正是人與天地、心與情志的關系,翻譯過來的意思是:

沒有任何情緒的時候,即未與外物接觸,或者與之相接的事,不足以使心起波瀾,心是虛靜的,不偏不倚,也就是中。中是世界的原本位置。發而中節,當你的情緒,與所發生的事情,在同一個節律上,該悲傷時悲傷,該喜悅時喜悅,沒有壓抑,沒有克制,自然而又不過分,這就是和。和,是世界能孕育出萬物的大道。若都是中,一模一樣,也就不可能有萬物。

腦以神補

常說的傷神,就是傷腦筋。人體總共約有1000億個神經元,大腦獨佔850億個。神經元是什麼?成年人體內約有60萬億的細胞,每一個細胞內部,又有很多不同的結構,在發揮著不同的功能。相鄰的細胞與細胞,近端細胞與遠端細胞,這個器官與那個器官的細胞,細胞的內部結構之間,都需要完成信息交換。神經元就是信號的接收和發送設備。大腦有這麼多的神經元,所以大腦才能發號施令,成為身體的主人。

人類對腦科學的研究非常淺薄,雖然我試圖用科學語言去描述,但無法描述其萬一。只隱約知道,補腦,要讓腦部空靈,要學會忘。人真正能靜下來,不是因為環境安靜,而是因為人能忘記環境。晨起不記睡夢,這是忘記潛意識。致虛極,守靜篤,這是忘記意識。忘記環境,忘記意識,忘記潛意識,這就是所謂的物我兩忘。向著這個方向努力,才能以神補腦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