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產第一艘航空母艦,目前正加緊趕工中,而未來它要如何命名,也出現兩派不同意見。綜合中國媒體報導,原本眾望所歸的「山東號」,最近出現了一個勁敵「衞溫號」,地名與人名之爭,兩邊支持者不相上下,未來究竟要循「遼寧號」前例,以省份命名,抑或是由人名勝出,搭配另類統戰思考,仍是未定之天。

那麼,「衛溫」又是誰,到底何方神聖,值得讓他來「代言」中國首艘國產航母?

原來,衛溫是三國時期東吳孫權麾下的一名將領,雖然很多人對他都沒聽説,也沒有關羽、張飛、趙雲等三國名將響叮噹,但中國的網路新聞認為,衞温「在歷史上卻有着獨特的貢獻」,標誌着「台灣自古以來屬於中國的歷史鐵證」。

報導指出,公元230年,也就是1788年前,衛溫首次率領上萬大軍東渡台灣,在當地進行開發建設,「將寶島納入中國的版圖中」,並居住了一年的時間。報導指稱,從這點來説,用衞温命名也有着「傳承歷史傳統、維護國家統一的意義」。

在此之前,央視還專門拍了一部專題片對此有所介紹。但真正引起更大關注的是在3月中旬,這個古老將軍的名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受到廣泛討論。

3月13日,在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船重工大連船舶董事長劉徵在接受央視網專訪時表示,首艘國產航母目前已進入聯調,主機已經動車,2018將有驚喜呈現給國人。

另一名全國人大代表,台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元茂榮,則提出了一份建議——用「衞温」作為首艘國產航母的名字。

之前有消息指稱,中國首艘國產航母的名稱將以山東省命名,作為中國北海艦隊和遼寧艦母港的所在地,山東為中國海軍和航母事業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就像首艘001型航母以遼寧省命名一樣,002型航母以山東省命名也是眾望所歸。

但報導指出,衞温遠航台灣,是中國正史中關於中國大陸與台灣交往的最早記錄,比鄭和下西洋(公元1405年)早1170多年,比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公元1492年)早1260多年,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展示了中國在全球航海史中獨特而重要的歷史地位。

「從這一點來看,它和航母所體現的海上強國的作用和力量是相通的」。元茂榮説,以「衞温」命名,是更好地起到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重新書寫中國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的作用。

元茂榮認為,以「衞温」命名,就是傳統的軍事文化中加強歷史因素、文化因素、故事因素等的挖掘,提升文化影響力。

在建議中,元茂榮還這樣寫道:根據國際法上的「先佔」原則,東吳衞温船隊首航台灣開疆闢土是國家和政府行為,標誌着「台灣自古以來屬於中國的歷史鐵證」。

另外,他並指出,以人名為航母命名在國際上有例可循。以擁有航母數量最多的美國為例,其現役航母中就有包含「尼米茲號」、「林肯號」、「布希號」在內的多艘航母源於人名。

以「遼寧號」而言,這艘原計劃服役於蘇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瓦良格號」,在蘇聯解體後處於67.3%的完工狀態擱置,未能建成服役,最後由中國自烏克蘭引進部分完工的航母。

報導指出,2011年中國宣布將擁有航母,正式命名前,中國海軍負責航母發展和研製的部門叫「零四八工程指揮部」,那是因為2004年8月中央作出了研製發展航母的重要決策,所以就以零四八為代號,航母一開始在海軍內部也叫「零四八」號。

當時圍繞中國第一艘航母的名字就出現了很多猜測,大多都覺得會以歷史人物名字來命名,如「毛澤東」號、「孫中山」號還有「施琅」號,要是以地名來命名,用首都北京來命名「北京」號呼聲最高,但最後正式宣布的艦名卻是「遼寧」號。

「遼寧號」這個命名最後之所以雀屏中選,據稱有幾點考量:第一、以省級行政單位的名字命名大型艦艇,符合中國《海軍艦艇命名條例》要求;第二、瓦良格號的改造工程,基本上是在遼寧大連進行的,可以說,是遼寧大連給了它新的生命;第三、遼寧省所處位置比較特殊,它是中國北方首個沿海省份,與航母所代表的海洋思維比較相符;第四、遼寧這個名字寓意較好,遼寧有「天遼地寧」之意;第五、中華民族有過一段最屈辱的海戰——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戰,便是發生在遼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