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朋友一起帶著孩子到繪本館,我朋友的孩子4歲左右,在繪本管總是吵吵鬧鬧製造各種聲音,干擾了旁人專心閱讀。朋友最先小聲警告了幾次沒用,最後生氣了拍打了孩子,孩子「哇」一聲大哭起來,旁人紛紛回頭看。朋友緊張地趕緊把孩子拉到一旁,接著往孩子嘴巴塞進一塊巧克力。



這種教育方式,據說曾經被歐美專家稱為最愚蠢的親子教育,多少中國父母不知不覺中用得不亦樂乎呢?


成功的教育從習慣養成開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習慣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的資本,一個人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


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氣力=後期教育花一噸的氣力。


3-6歲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孩子在這段時期的發展及體驗將會影響他一生。而與孩子最親密的家長,卻在某些事情上,反而幫起了倒忙。



一、願望沒有得到滿足,就要發泄情緒,甚至動手打人


曾經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媽媽描述她的煩惱:「孩子3歲多就有壞脾氣了,想要玩具如果不讓他如願,就賴在地上不肯起來,試圖逼你就範。嘗試了很多種方法,都想改掉他這個壞毛病。可每次都還是重複發生。」


現在的家庭多的是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為了孩子能開心、快樂,任何人都想給他包辦好。這樣很明顯會寵壞孩子,孩子一旦被寵壞,就會更加肆無忌憚,認為家裡人都該依著他。


孩子不會無故發脾氣,一般是在提出要求不被滿足後就會大發脾氣,一般的招數為哭鬧、大喊大叫、就地打滾等。


初次出現這種情況時,家長一定不能縱容,要狠下心來教育他,改正他的壞毛病。


但其實,很多孩子之所以脾氣差,跟父母有很大關係。有些家長經常在家裡亂發脾氣,孩子看著看著,就學起來了。


所以對於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調整自己的情緒,不要總在孩子面前發脾氣,儘量給孩子營造一種溫馨、舒服的環境,這樣孩子接收的負面情緒少,心情自然就好了。


孩子發脾氣,一種是他想要自己獨立解決問題,卻常常弄巧成拙,就會著急;而另一種則是父母過於嬌慣孩子,長久以往,孩子認為只要發脾氣,爸爸媽媽就會對自己百依百順,所以養成了不好的習慣。



二、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做事沒始沒終。


一個朋友的孩子已經6歲,上大班了,我帶著葉子去他家玩。他先拿出一堆拼圖,和葉子一起拼,當葉子還沉浸其中,他忽然撒腿跑開,衝到房裡,拿出一個兒童飛機。葉子抬頭看了看,又低下頭,依然專注於手中沒有完成的拼圖。


朋友的孩子舉著飛機比劃了兩下,又轉身跑到電視櫃邊上,打開電視,對葉子說:「妹妹,我們看小豬佩琦吧?」葉子還在淡定地玩她的拼圖。葉子2歲的時候,我就在生活中告訴她,做事情不要三心二意。朋友很煩惱,說她兒子一直就是這樣,三分鐘熱度,沒耐心,不能堅持,現在上幼兒園了,老師也批評他不能集中注意力,總是東張西望,回家後做手工作業,也很磨蹭,本來半小時能完成的事兒,他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一會看電視一會打槍居然能折騰兩個小時。


如果從小做事情就沒始沒終,長大以後可能很難成器,並不一定是幹什麼驚天動地的豐功偉業,即便完成再小的事,也需要一個認真投入和持之以恆的態度,而且,不能專注,就意味著工作、生活沒有效率,三心二意虎頭蛇尾,也讓人感覺缺乏責任感。她兒子顯然已經養成了「習慣」,當務之急是幫助孩子糾正惡習,雖然改變很難,但是為時不晚。



三、依賴性強,不愛思考,遇到問題就找媽媽。


還有一些孩子的獨立性很差,特別依賴媽媽,不僅僅是穿衣吃飯等自理能力,還有生活中其它方面,比如,畫畫的時候打不開彩筆盒,不會自己想辦法,就是找媽媽;玩滑梯和小朋友發生衝突,不會自己面對,就是哭著要媽媽;看動畫片里提出的問題,不會自己思考答案,就是問媽媽……


獨立,是一個人的良好習慣;愛思考,是一個人的優秀品質。習慣於依賴別人的人,心理上往往比較脆弱,不能承受風雨。我們愛孩子,就要捨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走。我們能夠擁有孩子多少年啊?有一種依戀,是為了分離!日常生活中,家長不要過於代勞、過於保護;交流的時候,多向孩子提問,提問,激發她的思考能力;鼓勵孩子自己動腦筋完成事情,別忘了適時給一點啟發;讓孩子擁有成就感,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怎樣才能幫助孩子養成這些良好習慣呢?家長可以從以下8個方面做起:



1、有利的環境


提供固定、安靜、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一踏入這個環境就有氛圍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2、耐心的引導


告訴孩子原因,讓他們了解為什麼要培養這些習慣。當孩子在落實習慣培養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時,耐心地引導他們,不要期望一次成功,耐心多次才可以。



3、及時的稱讚


當孩子做的好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地表揚他們,讓他們知道是哪個具體的行為做得好,值得表揚,增強孩子的自信,促進習慣養成。



4、良好的示範


父母讓孩子養成的習慣,首先看看自己是否也做到了。身教永遠勝於言傳,有些道理說很多遍,不如自己做一遍。


你想讓孩子做事情專注一心一意,你就不要一邊看電視一邊做其他事;想讓孩子遠離手機、ipad,就不要自己抱著手機一直看。



5、堅決的態度


培養習慣的過程中,當孩子不配合,或者效果不理想時,父母一定要堅決地表明自己的立場,給孩子界限,知道有些規矩是必須的!



6、默契的合作


父母首先意見要統一,不要在孩子面前態度分歧,有不同意見私下交流討論。否則當著孩子的面,會阻礙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7、制定規則


將習慣落實成具體的規則和計劃去執行。比如放學後有一個明確的學習時間,不隨意更改;學習的時候儘量不做其他事情等



8、增添趣味性


順應孩子的天性,不妨給枯燥的計劃加點趣味性。比如父母和孩子一起比賽、做到可以換取獎勵,做不到就要換取懲罰等等。用遊戲的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習慣不是一天養成。成人養成習慣尚要21天,更別說是幼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