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涵之醫師仔細為小朋友檢查,以及量測眼位。(圖:台北慈濟醫院)
衛生福利單位對學齡前兒童視力篩檢發現,台灣每100個兒童就有3個是弱視,因此在台灣這樣的案例不在少數。台北慈濟醫院眼科醫師鄭涵之表示,弱視又稱「懶惰眼」 (Lazy eye),主要是因大腦的視覺功能發育不健全。若眼球組織無病變,但單眼或兩眼視力無法以眼鏡矯正到0.8以上者,即稱為「弱視」。
活潑好動的小安,因常常無緣無故跌倒,父母懷疑是腳部骨骼生長異常導致,但至骨科檢查卻一切正常,後來醫師建議到眼科進行檢查,才真正找出常跌倒的原因。原來小安罹患弱視,左眼裸視1.2,右眼裸視卻只有0.2。
經眼科醫師仔細診斷,小安開始了「獨眼龍」的日子。每天搭配矯正眼鏡,載著眼罩遮住視力正常的左眼,強迫使用俗稱「懶惰眼」的右眼。經過4、5年矯正,從原本每月回診1次,到每季、每半年定期回診,小學三年級時,小安右眼視力已完全正常,矯正後視力達到1.0,左眼仍舊維持1.2。懶惰眼不再懶惰,正式告別「獨眼龍」歲月!
定期視力檢查才能提早發現兒童的眼睛發育問題。(圖:台北慈濟醫院)
鄭涵之指出造成弱視的原因:
1.兩眼屈光性:嬰幼兒時期因高度近視、遠視或散光的影響,沒有及早配鏡矯正,阻礙視力正常發育而形成弱視。
2.兩眼不等視:孩子兩眼有視差,一眼完全正常,另一眼有度數,在兩眼競爭下,幼兒比較喜歡使用視力好的眼睛,視力差的眼睛因久不使用,漸漸造成弱視。這類弱視最難早期發現。
3.斜視:是造成弱視的原因之一,分為內、外、上、下斜視。無論是哪一種斜視,孩子雙眼無法同時注視同一物品,日久抑制成固定,導致斜視眼視力逐漸下降,形成抑制性弱視。
4.剝奪性:先天眼瞼下垂、先天性白內障、角膜混濁等,會阻礙光線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影像,導致視力發育不良而成弱視。
要多留意孩子的生活行為,鄭涵之提醒家長,當孩子出現以下狀況時,務必盡速帶至醫院眼科,由醫師進行診斷,千萬不要延誤弱視治療的黃金期。
1.經常側頭或瞇眼看東西,或靠很近看。
2.常抱怨看不清楚。
3.經常撞到桌椅或跌倒。
4.眼睛出現飄移渙散的狀況。
5.眼球會震顫。
鄭涵之提到,大部分的弱視可經由以下方式治療,但必須確認弱視的形成原因和嚴重程度,才能對症治療。
1.配戴眼鏡。
2.遮蔽好眼:把好的眼睛遮蓋,強迫使用弱視眼。
3.手術治療:須先做配鏡治療或遮蓋治療,一段時間再評估是否施行手術。
孩子的視力在6歲以前都在持續成長發育,鄭涵之表示,弱視治療的黃金期是3到6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掌握黃金治療期,鼓勵並支持孩子持之以恆,仍有相當大的機會可治癒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