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是個寶,可惜很少人知道怎麼用...

成都日報金色歲月 2018-04-02 23:00:53

每至清明端午之際,艾草總是備受歡迎。乾枯後的艾草用於煮水熏蒸小兒止癢去痱子,產婦多用艾草煮水洗澡或熏蒸,發汗排,而艾草的藥用和美食價值也是很高的,用於製作糕點等食物也是為了養生長壽。

(圖據網路)

艾草的好處

(圖據網路)

  • 藥用價值: 艾草全草可入藥,有、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經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艾葉還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

  • 食用價值: 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艾草獨有的特殊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門前掛艾草,一來用於避邪,二來用於趕走蚊蟲。

(圖據網路)

除了將艾草做成食物,還有一個最簡單又能發揮艾草作用的辦法——艾草煮水!

艾草煮水的妙用

  • 煮水洗頭:艾草的主治功效,有理氣血,溫經脈,祛寒濕,止痛,抗菌,消炎,激勵消化腺,鎮咳化痰,促循環,補氣.....止癢去屑的效果尤甚,關鍵是還不傷發質及頭皮!

(圖據網路)

做法:

1.用蘄艾草煮一碗艾草水,越濃越好;

2.用艾草水把整個頭皮潤濕,然後用毛巾把頭發包裹起來,這樣讓艾草水在頭皮上保留10分鐘;

3.用洗發水或者溫水沖洗干淨;

4.“十指為梳”用手指反復梳頭100下。

初期每周用艾草水洗頭3次左右;等到頭不油、頭不癢、屑不見時,每周可以洗1-2次,這樣對整個頭皮及頭發的保養非常好。用艾草洗發1次,基本頭皮不癢了;堅持洗3次基本頭皮屑不見了;堅持3個月,好像絨發越來越多,以前經常的頭痛也好了不少!

煮水洗澡,止癢去痱子

夏天來了,寶寶長痱子很正常,新手媽媽你不妨試試,煮盆艾草水給寶寶洗洗,應該2次就會有非常好的效果!

做法:

1.用30克艾草加水放進鍋裡煮15分鐘,越濃越好;

2.等艾草水放溫後,直接用毛巾沾艾草水給寶寶擦拭痱子多的地方;

3.然後把艾草水倒進盆子裡,調好水溫,給寶寶洗澡;

4.記住:給寶寶用艾草水洗後,就不要再用什麼沐浴露或者清水沖洗了!

艾草水泡腳有奇效

取艾葉50~100克,放在鐵盆裡加清水煮開,再倒入木盆中,泡腳最好是用木盆,不用鐵盆或鋁盆,因為金屬易冷,不利於溫補。待水溫降至40℃左右後,就可以開始泡腳了,水量至少要能浸沒整個腳背,可以至腳踝以上、膝蓋以下,泡腳時間以半小時左右為宜,其間,若水冷了可適當加些熱水,泡至微微出汗是最好的,再適當補充點水分即可。

古人還講究花草搭配,他們會根據身體的具體情況,在艾葉水中加入其他花草兒,起到治療的作用。例如:有風寒感冒、關節疼痛、支氣管炎,可加生薑;有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手足麻木瘀血,可加紅花;有眼紅、牙痛、氣躁心煩、上火下寒、腳腿腫脹,可加精鹽;有腳汗、腳臭、腳氣、濕疹,可加花椒。等等。

艾草還可以煮茶喝,祛除體內寒濕效果是不錯的,特別是在空調房裡的白領麗人,覺得姜棗茶麻煩,那就喝艾草茶吧。孕婦在濕熱的夏天是很難過的,喝杯艾草茶還有很好的安胎的作用。

艾草食譜

  • 艾姜煮蛋

主材料:艾葉15克,生薑25克,雞蛋2個。

方法:將上3味加水適量同煮。待雞蛋熟後,剝去蛋殼復入原汁中煨片刻。飲湯食蛋,每日2次。

功效:具有溫止血,,散寒作用。

  • 艾葉紅糖荷包蛋

主材料:艾葉、紅糖、雞蛋

做法:艾葉10-15克放入冷水中大火燒開小火再煮15-20分鐘,然後瀝出艾葉,打入1-2個雞蛋,蛋熟後放入紅糖,吃蛋喝湯!

,如果早上想多睡一會,那麼可以晚上煮好艾葉水,瀝出艾葉,早上只需加熱打蛋放紅糖即可!只需要5分鐘哦!天熱時,煮好的水別忘記放入冰箱啊!

  • 艾梗老雞湯

主材料:鮮艾梗150克;(曬乾的艾梗可以減半)老母雞1隻;(大約1500克左右) 精鹽適量; 生薑10克; 清水適量。

做法 :將老母雞洗淨、切成大塊。把生薑洗淨(不要去皮)拍扁。瓦鍋洗淨,放進老母雞、艾梗、生薑;加入清水。先用猛火燒開,煮約5分鐘後,轉換成小火煮,以水面有滾沸為度,約煮1.5~2小時即可。調入適量的精鹽即可飲用。

特點: 清香四溢,味苦辛,對身體保健特別有益處。

【小貼士】因老母雞去風效果好,故煲艾草湯一般選用它。若用新鮮艾梗煲湯,味道會更香。吃雞肉時,若味太淡,可以點蘸醬油。湯中也可以加一點味精或雞精,以增加鮮味感。

  • 艾草炒蛋

材料:艾草5棵,建議只要比較嫩的部分,雞蛋兩顆,鹽少許

做法:摘新鮮艾草,切碎;打入兩個雞蛋,拌均勻;平底鍋煎;捲成蛋卷,切斷裝飾。

  • 艾葉生薑煨雞蛋

材料:艾葉15克,生薑25克,雞蛋2個。

做法:將材料加水適量同煮,待雞蛋熟後,剝去蛋殼復入原汁中煨片刻,飲湯食蛋,每日2次。具有溫,止,散寒作用。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