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只是做出與其年齡相稱的行為,而不是不良行為,許多父母和老師對人類行為以及兒童發展了解得不夠,就把與孩子年齡相稱的行為當成了不良行為。

就像是家長抱怨著寶寶最近喂飯變得特別費勁,最近老是喜歡搶別人的玩具……,其實這就是寶寶的發展階段。但同時也不可否認,寶寶無法無天的行為會帶來新的挑戰,家長需要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嚴厲而溫柔地教導他,讓他完全理解你希望他如何來表現,如何學會自我控制。

管教是教育和指導,懲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加重要的部分是愛。遺憾的是,對於這一點,寶寶無法理解。在《爸爸去哪兒》中,郭濤的兒子石頭曾經面對村長關於爸爸愛不愛你的提問,有一個令人意外的回答:“有時候愛吧?他說我的時候可能就不愛我了。”

這是很多家長在是否建立規矩和執行規矩的時候,最害怕的一件事情——寶寶無法理解規矩本身就是一種愛。但寶寶的思維本就如此,他們不能理解看似矛盾的感情和行為可以共存,比如“我愛你,但我不喜歡你剛才的行為”。這個事實也說明,規矩勢必要立,但也要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和特點。

1的時候,寶寶對於好壞的理解非常有限,也不會完全理解規矩和警告2的時候,寶寶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依舊會為所欲為來挑戰你的底線3的時候,寶寶的錯誤行為更傾向於是有意而為之,因為他知道這些行為是被禁止的。

雖然前3歲時期,寶寶時而天使時而惡魔,但錯誤的行為是寶寶對於自己和家長的底線試探。他在告訴家長:我並不想當一個壞孩子,只是需要學習規則。

那麼,前3歲家長需要立下哪些規矩?

1、獨立完成一些小事

要想避免寶寶往巨嬰這條路發展,這個時期就可以開始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了。不需要安排一些不符合寶寶年齡所做的事情,從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不僅僅是可以自己吃飯、喝水、刷牙、洗手、上廁所,比如玩具玩完了要自己收納到指定的箱子裡,自己能夠穿衣服褲子,自己的衣物要自己收疊……這些也要開始耐心引導寶寶去做。

2、尊重他人的意識

尊重是最基本的,之前也一直都在強調家長要在尊重的前提下管教寶寶。對於這個時期的寶寶來說,能夠學到的尊重就包括一些社交禮儀。做錯事情要主動道歉,得到幫助要表示感謝,見人要知道問好,分別要學說再見,做錯要付出代價……寶寶可以在學習尊重他人的過程中,也逐漸意識到控制情緒和有責任感。

3、作息時間規律

寶寶的正常生長發育是跟作息有非常大的關系,飲食、睡眠都將影響智力、身高、健康等各項指標。而要想作息時間規律,家長首先就需要建立正確的條件反射。在順應寶寶年齡、發展、需求的情況下,固定吃飯、睡覺、洗漱、玩耍的時間。家長也需要以身作則,以榜樣的態度來管教。

4、糾正不良語言和行為

在生活中,滿嘴髒話和不良行為都是被認為缺乏教養的。所以為了寶寶,也為了家長自己,需要讓寶寶懂得:公共場所不要大聲喧嘩、遵守交通規則、不要故意損壞公共設施,不要搶走別人的東西,不要隨意動手打人等。另外,暴力發洩、飆髒話這個問題同樣需要家長自我剋制,樹立榜樣。

5、不要撒謊失信

一個謊言的完成需要無數個謊言來圓。當寶寶初嘗到了謊言帶來的甜頭,就會對說謊上癮。一旦寶寶喜歡說謊,那麼對於家長的管教執行,以及以後的人生方向將會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所以,在寶寶一開始說謊的時候,家長就需要表明立場。不需要動輒打罵呵斥,了解到孩子說謊的真正原因,讓孩子意識在自己的錯誤,才是糾正的關鍵所在。

在初立規矩的時候,3歲前的寶寶往往會試圖挑戰一些規矩。但如果你堅持這些規矩,在一段時間內不斷重復鞏固,寶寶自然會逐漸接受。隨著見識的增長,寶寶也會終將明白:愛和規矩從來不是對立,正是家長愛的規矩才使得自己不會被社會淘汰。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