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還沒達標,就嫌薪水少;明明沒啥錢,打扮卻大牌得不得了;稍微受點批評,“玻璃心”就碎了;父母尚在苟且,已在炫耀詩和遠方……在你我身邊,這樣的年輕人並不鮮見。他們的問題,直接戳中當下“窮家富養”養育理念和養育方式的痛點。當今家長最悲哀的教育就是把普通家庭的孩子也養成了富二代! 當下的中國,有一個很可怕的現象——“全民富二代”。
網路上有這樣一種論點:
“精英父母的育兒經是捨得讓孩子吃苦頭”“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當成吃苦,並以讓孩子吃苦為恥”“富人穿100塊錢的衣服是節儉,窮人穿同款就是窮酸”……
二元對立的論證,從論點到論據都經不起推敲。但有一種現像是不容忽視的:越來越多家境並不優越的家庭正在向子女提供超負荷的物質供養,並且有意無意地剝奪孩子正常的吃苦歷練。
這樣做的惡果正在顯現,現實中並不缺少觸目驚心的案例:“小學生打賞遊戲主播,花掉環衛工母親4萬積蓄”、“14歲兒子花父母積蓄打賞主播,租住地下室、每天三班倒的父母發現辛苦攢下的3萬積蓄只剩1毛5”……
有不少父母,不顧家庭資源稟賦差異,百般努力,傾盡所有,讓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條件。夫妻倆加上四個老人,六個人面對一個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真是含在心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
除了人多勢眾型的寵溺,此種育兒觀背後更有“贏在起跑線上”的“心魔”。“我能做的就是給孩子不亞於‘富二代’的條件,讓他有些閱歷。自己吃點苦還不是為了孩子的將來。”上海全職太太陳女士坦言。
專家認為,超負荷的愛背後是父母的虧欠感。過去,忙於工作沒時間陪孩子的富裕家庭,習慣於用金錢滿足下一代,導致孩子暴露出種種性格問題。
如今,新變種更讓人憂心:“物質財富”相對短缺的家庭總是擔心子女產生自卑感,為此含辛茹苦給予儘量好的物質條件,寧願自己忍辱負重;“精神財富”不夠充足的家庭,總希望能給予子女更多的閱歷與底蘊,卻頭腦空空無法給予,只能用物質條件去彌補。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放在過去的確是成立的。上學時,我拚命地努力,想通過學習,去爭取更好的生活。我從來不大手大腳地花錢,因為我知道,父母供我讀書的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都是他們的血汗錢。
不僅是我,那個時候,我身邊大多數的孩子都是這樣。我們從小目睹父母辛勞、體驗生活困苦的孩子,懂得“熱愛生活”的道理,有著奮鬥與吃苦的自覺。
現在,一些條件並不寬裕的家庭,覺得虧欠了孩子,擔心孩子被別人家孩子比下去,產生自卑心理,反而更加嬌慣、寵溺孩子。
大多數的孩子都過著一種極其享樂的生活,熱了有空調,冷了有暖氣,家家都有零食吃,人人都有新衣服穿。父母再苦再累,也捨不得孩子吃苦受罪。
當父母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的好東西和所有的愛都給孩子時,卻忘了告訴孩子一件事:生活的艱辛,是難以想像的。
父母的“呵護”,對於孩子們來說,無疑是一味“毒藥”。孩子們心安理得享受著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不知道感恩,不知道體貼父母,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
相反,還滋生了很多虛榮、懶惰、不學無術的壞毛病。
今天的父母,總想著把最好的條件給孩子,這其實是在害孩子。
成長過程中,物質越充裕,精神越疲敝;精神疲敝時,創造物質的腳步自然會停歇。
反之,給孩子真實的成長,讓孩子懂得困難與艱辛,教孩子珍惜饋贈與財富,引導孩子依靠勤奮和努力,才是對孩子最深邃的饋贈。
作家孫生龍說:“這年頭,不是有錢人的天下,也不是有權人的天下,而是有心人的天下。比錢、拼權都是假的,拼智慧、拼情商、拼給孩子最好的傳承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