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寶媽都聽老人家說過:天黑不要帶寶寶出門,畢竟我們現在都相信科學育兒。但當牽扯到寶寶的健康,有時科學還真架不住老人家的碎碎念。那麼,為什麼老人都不讓晚上帶寶寶出門?科學研究告訴你:這真的不是迷信!所以,媽媽們記住了喲,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晚上太晚就別帶寶寶出去了,寶寶的平安、健康才是最重要。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最操心,有個頭疼腦熱或者晚上驚醒哭鬧,家長們就覺得有不乾淨的東西。對於這種事,家長們全都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一般都不會帶寶寶晚上出門。
但是,晚上不能帶寶寶出門這件事,確實是有科學依據的,並不是因為迷信:
1、安全感缺失
對於黑夜的恐懼,我們從來都沒有擺脫過,晚上太黑,就是大人都會覺得害怕,更別說是孩子啦。而安全感對孩子來說特別重要,夜晚的環境很難讓孩子產生安全感,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孩子睡覺時,容易出現驚醒、半夜哭鬧、粘人等多種問題。
2、容易感冒
晚上氣溫較白天低,孩子發育不完全,身體抵抗力和免疫力弱。家長晚上帶孩子出去,如果沒有做好保暖措施,孩子著涼的話,很容易生病。
另外,晚上濕潤的環境,非常有利於細菌的生長,就算保護措施做好,還是容易被細菌入侵,導致著涼、發燒等問題的出現。
3、身體發育
寶寶的成長發育期時間是晚上10點~淩晨2點之間,白天玩的特別嗨的話,晚上需要充足的睡眠來補充體力和精力。晚上帶孩子出去的話,很容易導致寶寶休息不好,影響身體發育。
長期如此,還會影響到孩子的身體發育,導致孩子長不高、吃飯少等等。
所以,家長們晚上儘量不要帶孩子出去,就算帶孩子外出,也一定要做好保護措施,把危險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