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每個做父母的心願,然而家長們在關注孩子健康成長的同時,不要忽略了孩子心理健康的發展。父母這6種行為,會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久而久之,孩子會變的膽小自卑,這種自卑感甚會伴隨孩子一生,使孩子易焦慮且沒自信。家長們,看看你中了幾條? 中了的儘早改,別錯了還不自知。

1.不信任孩子

信任是人和人之間一種複雜的關係,它形式抽象卻至關重要。無論是從社會科學,管理學還是心理學的角度闡述,中心思想都是:信任是建立關係和交易的前提。

如果父母從小就不信任孩子,孩子便無法建立自信心,自主能力得不到鍛煉。每個人都需要信任和被信任。如果別人不相信你的能力,你提出的假設可能都不會被付諸行動。同樣對孩子缺乏信任感的父母,往往是害怕別人的懷疑和否定,最終導致孩子難以挽回的自卑心理。

2.數落孩子

經常的數落孩子的不是,特別是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新賬舊賬一起算,把孩子沒做好的地方反復強調著數落。父母反復數落孩子的過程,就是在給孩子加深他「一無是處」的概念。

數落中成長的孩子不自信,自卑,做事情也缺乏膽量。即便是成長後孩子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父母數落的聲音還會時常在腦子裡出現。

3.給孩子貼標籤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科爾曾說:一個人一旦被貼上了某種標籤,那麼他逐漸會成為標籤標定的那種人。

當我們被貼上某種標籤時就會對自己產生一種印象的管理行為,會規範自己的行為向標籤的方向靠攏。如果孩子從小被父母貼上的標籤是積極向上的,那麼會給孩子積極的方向和目標。但如果貼上的標籤是負面的呢?比如不善良,不誠實,孩子就會變得畏首畏尾,缺乏信心。

4.向孩子哭窮

為了孩子不亂花錢,經常對孩子說,咱家沒錢,窮買不起。時間久了孩子會認為自家很窮,貴的東西他不配擁有,導致孩子拜金或自卑。人窮志不窮,即便是真窮也要引導孩子,他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擁有他認為貴的東西。向孩子哭窮是對孩子負能量的傳遞,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不能用哭窮來引導。

想阻止孩子無限制的購物慾,幫他分析真正不能買的原因。不要總以哭窮的方式敷衍孩子,越向孩子哭窮,孩子越容易自卑。

5.攀比

總喜歡拿孩子和別人攀比,「你看人家誰誰誰」,總愛用這樣的話傷害他們。孩子越不好時,也是心裡越脆弱的時候,最需要父母給他們鼓勵和勇氣。父母攀比中對孩子的嫌棄,會讓他們越來越自卑,越不自信。

如果做父母需要考試,如果孩子也總是拿父母攀比,父母又處在哪個位置呢。攀比中嫌棄孩子,是在傷害他們。不想孩子越來越自卑,越缺乏安全感,父母拿孩子攀比的壞習慣要改掉。

6.不尊重孩子

隨便動孩子的東西,把孩子的東西隨便送人,當孩子想嘗試著做一件事情時,輕視他們,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沒有理解與支持,反而是嘲笑他們笨,做不好。無視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很多不尊重孩子的行為,讓孩子感覺到他們在父母心裡,並沒有那麼重要,產生自卑感。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