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爸妈旅游,中途妈妈频繁要上厕所,你会不会觉得等待很麻烦?很多妈妈喜欢跳广场舞,但是她们中间有不少人常常在跳舞中途要开溜上厕所,她们有告诉你这种难言之隐吗?晚上你有没有听到过妈妈频繁起夜上厕所的声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外科李佳怡医生提醒,中老年女性不要忽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作为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膀胱健康也很重要,一旦出现尿频、尿急、尿失禁或者膀胱盆底疼痛或者排尿困难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的泌尿外科就诊,积极治疗。这也将有助于生活质量的维持和提升。

作为子女,多给予母亲一些关注,尤其是身体状况。如果母亲有频繁起夜,频繁如厕的症状,要多体谅和理解,并关心她是否已经去医院就诊。那么对于常见的尿频尿急到底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呢?

尿频尿急不等同于尿路感染

李佳怡医生提醒,有些人认为尿频尿急就一定是尿路感染,或者人体老化以后的正常反应,事实上,导致女性尿频尿急尿失禁现象的原因有多种,除了泌尿道感染,还包括腺性膀胱炎、精神焦虑、心理压力、睡眠障碍、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异常、老年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等。

医学上把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称为“膀胱过度活动症”(简称OAB ),通常会伴有尿频和夜尿增多的症状,可伴有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OAB是一种症候群,而不是独立的疾病,临床上常常作为其他疾病的伴发症状出现。要对症治疗首先要明确尿频尿急的原因,先做排除法。

一般情况下医生详细了解病情后,会首先建议做尿常规,明确是不是尿路感染,如果提示感染则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还会建议做超声检查,了解泌尿系统有无膀胱结石、肿瘤等等,并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膀胱排空功能不好等问题,如果存在问题则要针对原发病做相应的治疗。必要时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和检查结果还需要增加其他专科检查。

此外,还会让患者记录24小时排尿日记,看患者有没有多饮多尿的情况。

“有些人是因为糖尿病多饮多尿导致的尿频尿急,或者尿崩症导致的尿频,这时候我们就要首先治疗原发病,尿频尿急症状才会有改善。”

“通过排他性的检查和问诊,我们才能明确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病因。另外,尿频尿急也可能是一些隐匿性疾病的首发症状,这些隐匿性疾病可能还会导致肾脏积水等,如果这部分病人不及时就诊就会贻误病情。”李佳怡医生说。

建议女性及早进行盆底肌训练

在治疗方面,如果是急性感染,通常选择抗生素治疗。心理压力或行为习惯为诱因的,可以放松精神、缓解焦虑、改善睡眠,必要时辅助心理治疗及应用镇静、抗焦虑药物。其实轻度OAB患者完全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减轻病情,并延缓病情的发展。比如少喝刺激性的饮料,如咖啡、茶、酒等,减轻体重,另外,可以尝试行为训练,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膀胱训练(如延时排尿、定时排尿)、盆底肌训练(如提肛训练、生物反馈等)。此外,可采用药物治疗。

“建议女性在第一次性生活以后就可以开始考虑学习盆底肌训练、提肛训练的方法,这对于整个盆底系统的健康都会有好处,可以延缓盆底系统的衰老,让尿频、尿急、尿失禁甚至便秘、便失禁等等症状出现得更晚或者不出现。但是需要提醒的是,行为训练以及憋尿训练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然如果掌握的方法不正确,可能会适得其反。”李佳怡医生说。

对于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病人,医生首先会考虑进行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等保守疗法。但是保守治疗可能对部分病人无效,或者药物副作用比较大,无法坚持,但这并不意味着下尿路功能障碍就无法治疗了。目前,对于这些病人,骶神经调控疗法(简称膀胱起搏器)可以带给患者新的希望。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尿频尿急尿失禁的患者可以寻求更加积极的治疗,来改善晚年的生活质量。

李佳怡医生指出,膀胱起搏器类似于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体内长期使用的神经调节治疗手段,通过弱电脉冲影响骶神经,调控膀胱、括约肌和盆底神经反射。简而言之,就是能让主管膀胱和排尿的神经准确向大脑送达“开”、“关”信号。该治疗尤其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迫性尿失禁、尿频尿急等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还有非梗阻性慢性尿潴留相关的经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病人,以及神经源性膀胱和间质性膀胱炎。通过调控骶神经,排尿症状能有明显的改善,不仅能使病人恢复日常活动,还可使病人有机会延后或者避免接受膀胱扩大或尿流改道等创伤很大的手术。

“除了尿频尿急,这种方式还能够帮助非梗阻性慢性尿潴留患者,这些患者膀胱里有尿液但是不能排空,又查不出任何梗阻的原因。膀胱起搏器能够帮助患者重塑盆底肌功能,获得盆底肌的松弛,启动排尿;同时能够抑制过强的保护性反射,关闭尿道的兴奋作用,促进膀胱排空。”李佳怡医生说,“而恰巧,由于这些排尿神经中枢也正好是排便神经中枢,所以这种治疗方法对于排便功能障碍,如大便失禁也有帮助。

另外,一个单纯的OAB患者或者单纯排尿困难的患者或许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改善症状,但有些患者可能同时具有尿频、尿急以及排尿困难症状,治疗需要的药物量增加,而且治疗这两者的药物是相悖的,“对于这种患者我们就会更倾向于电生理的治疗。”

李佳怡医生说,“电生理治疗中,膀胱起搏器24小时持续发放弱电脉冲,也就是说对于患者来说是24小时都在进行持续稳定的治疗。”

尿路问题就诊率低

2016年的一份针对女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比如:膀胱过度活动症、压力性尿失禁、盆底疼痛等)深度访谈结果显示:许多中老年女性对自己憋不住尿或需要频繁如厕等情况存在羞耻感,不敢出门,也不敢告诉家人,夜间由于需要频繁起夜,睡眠质量非常差。有些人多次向家人倾诉,却得不到理解和帮助,甚至遭家人嫌弃。由于疾病知晓度低,有些患者就以为是和年龄相关的正常表现,不去医院诊治,有些病人被误诊为“尿路感染”而接受无效治疗。结果是:女性下尿路问题演变为一系列心理、家庭甚至社会问题。

根据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以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总体患病率5.9%,随年龄增加呈现逐步升高, 40岁之前OAB的患病率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基本持平,在40岁以上的人群当中女性的OAB患病率高于男性。女性由于生育、生理结构等原因,在高于45-55岁更年期以后也容易出现盆底肌肉松弛而导致压力性尿失禁。此外,中老年女性群体也是间质性膀胱炎、盆底肌痉挛、膀胱或盆底疼痛的好发人群。

近年来,随着卫生医疗条件的逐年提升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就诊率逐年上升,而其他女性下尿路症状的就诊率和治疗率还非常低。

李佳怡医生指出,成年人膀胱位于骨盆内,膀胱容量为300~500毫升尿液。膀胱的下部连接尿道。正常排尿是一种受意识控制的神经性反射活动。此外,膀胱内容量与排尿感觉之间的关系,还受精神因素和下尿路病变的影响。因此,在精神紧张时,有人就表现为尿意频繁。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成人患者,排尿次数较多:日间≥8次,夜间≥2次,每次尿量<200毫升时考虑为尿频。夜尿是指入睡以后,因尿意而起床排尿,一般夜间≥2次为夜尿。出现以上这些情况要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