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宣布現金減資引起熱議,實際上,今年上市櫃公司啟動現金減資家數至今已達30家,挑戰歷史新高,預計將退還股東總計497.3億元。前有國巨藉多次現金減資華麗轉身,配合被動元件景氣翻轉股價觸及千金,後有鴻海重磅加入現金減資之列,這股近年越演越烈的減資潮不僅市場高度矚目,也引發學者、主管機關的重視。現金減資是美化財報、推升股價的利器?還是敲響企業無心投資甚至出走的警鐘?值得密切觀察。


台股上市櫃祭出現金減資以去年38家最多,今年還沒過年中,已有30家公司宣布現金減資。這波台股「減肥計畫」規模已逼近5百億元,以金額看已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將退還股東346.5億的鴻海是這波減資規模推向高峰的關鍵,擠下潤泰全、潤泰新雙雄,成為現金減資最給力的公司。


法人指出,減資模式大致有三種:(1)擁足夠資金且無重大資本支出計畫,辦理現金減資退錢給股東。(2)註銷庫藏股。(3)減資彌補虧損。其中,現金增資近年之所以風行,主要原因不外乎三項,一是缺乏企業無意再投資,不如退還股款給股東;二是節稅,因為現金減資不用像發放股利一樣要併入所得稅課稅,成為大股東最愛的節稅方式之一;三是減輕籌碼並提高EPS,對股價是一大利多。


被動元件龍頭國巨股價日前勇奪股后,一度躋身千金之列就是最佳例子,其現金減資傳奇再度蔚為話題。回顧國巨5年來陸續啟動4次現金減資,股本自221億一路降至35億元,瘦身幅度逾85%,財報越來越漂亮,股價也一路大漲;今年又搭上被動元件漲價潮,股價超越千禧年時由禾伸堂所創的999元天價,改寫被動元件股歷史。


巧合的是,在國巨奪下台股后冠的隔天,鴻海宣布減資。對股民而言,減資拿回現金充實荷包,又不用課稅,而且長線可激勵股價,效益多多。不過,相較於企業放緩投資腳步、減資瘦身,不免令市場擔憂,國內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的「五缺」是否正擊企業投資意願,甚至加速外移,對經濟發展、台股後市恐是短多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