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父母,這是一個最常面對,卻最容易被忽略的問題。很多人都以為這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其實再嚴重不過。

它考驗的,是一個人的成色,以及他人生的底色。

孟子言:「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對父母的態度,關乎的不止是孝順,還是仁義。

包容父母,就是最好的孝順

《詩經》中有一首送給父母至為沉痛的輓歌,名字叫《蓼莪》。裡面有句話,感人至深: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意思是:爹爹呀你生下我,媽媽呀你喂養我。你們護我疼愛我,養我長大培育我,想我不願離開我,出入家門懷抱我。想報爹媽大恩德,老天降禍難預測!

聽來幾乎讓人落淚。比起這樣的深恩,兒女就算多付出點,又算什麼?

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就像我們自己。

所以父母需要包容我們,我們更需要包容父母。而在這一點上,子女做到的,永遠比不上父母。

有的父母愛嘮叨,有的父母脾氣不好,有的父母觀念落後,有的父母固執。特別是父母年老了,頭腦不好用了,髒了,臭了,脾氣更壞了……

他們有多這樣,你就有多不耐煩。而生活就在這些瑣碎的小事上、每天的細節中。

人最真實的感受、最真切的心情,也是從小事和細節中來。能夠照顧好那些小事和細節,就是安頓好了父母一生的心情。還有什麼比這更值得的呢?

有一個公益廣告,文案打動了無數人:

永遠不要嫌棄你的父母行動遲緩,因為你永遠想像不出,你小的時候他們是如何耐心地教你走路;

永遠不要嫌棄你的父母學不會電腦,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在你小的時候他們是如何不厭其煩地教你認字。

沒有人不會為這些話語動容。

所以《禮記》中說到「孝子之養」,首先就是「樂其心」,讓父母心情快樂。生活是細水長流的照顧和陪伴,能夠包容父母,就是最好的孝順。

包容父母,最能體現人品

什麼最能體現一個人的人品?其實就是一點:對待父母的態度,以及對待伴侶、孩子的態度。

因為他們都是我們最親的人,而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忽視最親的人,並在他們面前隨便和放縱。

這態度,就體現在日常生活的包容上。

父母、伴侶因為愛而遷就我們,孩子因為敬畏而順從我們,他們對於我們就是「弱者」。人對弱者的態度,比什麼都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質。

《中庸》講「慎獨」——一個人的修養怎樣,看他獨處時是不是跟在人前一樣,有秉持,不放肆。

父母家人是與我們難捨難分的人,與我們是一體的,所以對他們的態度,完全就是「慎獨」的應有之義。

君子慎其獨。所以君子,才是人品的典範。

包容父母的人,才大氣

人生是一場修行,而父母正是我們修行的最初對象,也是最重要的對象。

一個連父母都不肯包容的人,他的心中是缺乏愛的,他的胸懷是不夠大氣的,他在其他人面前肯定也是一個斤斤計較、眥牙必報、不大氣的「小人」。

做人如此,做事更是如此。沒有大氣,沒有心胸,沒有氣魄,何以成大事?

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我們也完全可以說「父母尚且不容,何以容天下」。所以《孝經》才會開宗明義地指出,孝,「始於事親」而「終於立身」。

包容父母,就是改變命運的第一步。胸懷大志的人,首先要從容得下自己的父母開始做起,這是修行的第一步,也是真正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