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癌中之王”還可怕!有人活了20年,有人只活3個月!

生活報 2018-06-28 10:14:09

說到甲狀腺癌

普遍認為它是“懶癌”

發展比較緩慢

而且預後非常好

可它卻有著最強的殺傷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與內文無關

“懶癌”的最強殺傷力

比“癌中之王”還可怕

葛明華教授是浙江省腫瘤醫院副院長,近日,他談起了一位老患者,浙江一位50多歲的畫家。

這位畫家,因為摸到脖子上有一個鴿子蛋大小的包塊,檢查出甲狀腺癌,但腫瘤僅2cm,沒有轉移。

當時做了切除手術,非常順利,病灶也處理得很乾淨。畫家心態挺好,覺得比起其他癌症,甲狀腺癌還算“不太要命”。然而不久之後,他查出甲狀腺癌復發,並出現多處轉移,不到3個月,人就走掉了。

手術明明處理得很好,為何癌症如此猛烈地“卷土重來”?奪走畫家生命的正是甲狀腺未分化癌。

葛明華教授指出,在所有甲狀腺癌之中,未分化癌的發病率只佔1%左右。數據雖然不高,但隨著甲狀腺癌總體發病率的顯著上升,這部分人群的數量也在增加,而且預後極差,幾十年來沒有提升,因為沒有任何有效治療手段。

未分化癌的發病機理是什麼,有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法,這些都尚待發現與研究。今年的甲狀腺腫瘤學術年會,專門有一個板塊就是討論這個話題。

孕前脖子上的小包塊

迅速變大並發生雙肺轉移

針對甲狀腺癌的病因,許多專家做了系統的研究,其中有一個內容是關於月經、生殖和甲狀腺癌的關系。從臨床上來看,當懷孕遭遇甲狀腺癌,一些病例的確令人痛心。

今年28歲的小芳(化名)體檢查出甲狀腺上長了個結節,隨後確診為甲狀腺癌,腫瘤為1cm。要不要手術呢?

正在備孕的她,十分糾結。兩個月之後,她發現自己懷孕了。多年備孕,好不容易有所收獲,最終決定等到產後再手術吧。然而,腫瘤在孕期迅速增大,變成近3cm的大小,等到產下寶寶不久,小芳被查出癌症雙肺轉移,錯失最佳治療時間。

對此,葛明華教授非常痛心。他表示,從國內外大多數研究來看,月經和生殖相關因素與甲狀腺癌的預後相關性並不大,但小芳這樣的個案在臨床上還是偶爾會碰到,令人十分遺憾。

“女性患甲狀腺癌的比例高於男性,而且高發年齡正值生育期。我建議,如果明確為甲狀腺癌,懷孕之前還是要積極干預,如果懷孕之後發現,要及時與甲狀腺專科醫生溝通,密切觀察疾病的進展情況”。

每周3次海水魚與貝殼類飲食

不增加患病風險

葛明華教授從事甲狀腺癌的臨床與研究,已經將近30年。

他指出,最近20多年發現,橋本甲狀腺炎並發甲狀腺癌的患者大幅增加,目前來看,比過去增加了3-4倍。從發病機理來說,橋本會逐漸演變成甲狀腺功能低下,隨之腦垂體分泌一種激素叫促甲狀腺素,對甲狀腺形成刺激,而過度刺激會導致甲狀腺細胞的增生,增加癌症發病風險。

“關於橋本與甲狀腺癌的關系,還需進一步的研究來闡明和論證。對橋本患者來說,要重視治療和隨訪,但也不用恐慌,從目前一些研究來看,橋本患者得了甲狀腺癌,生存期似乎比一般的甲狀腺癌預後會更好一些。”

關於發病,葛明華教授團隊系統分析了國際上700多篇有關甲狀腺癌發病風險因素的研究報告,他和錢報記者分享了最新的一些信息,在飲食、環境方面可供大家參考。

碘缺乏和碘過量都可以引起甲狀腺疾病,包括甲狀腺癌。低碘,同樣被一些研究認為是甲狀腺腫瘤的風險因素,而且低碘相關的是惡性度更高的濾泡癌等。一項來自杭州的研究,對9412例成人進行評估,發現長期使用無碘鹽人群的甲狀腺結節發生風險增加。

海水魚與貝殼類飲食是人類碘攝入的主要來源。每星期3次以上海水魚與貝殼類飲食,並不會增加甲狀腺癌患病風險。

遺傳是重要的風險因素,據統計,甲狀腺癌患者一級親屬(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的患病風險可增加8~10倍。另外,肥胖會增加9%的甲狀腺癌風險。

葛明華教授建議,從預防來說,查出甲狀腺結節,建議每半年進行甲狀腺B超檢查。如果出現頸部腫塊、乏力、咽喉痛等症狀,再做一下甲狀腺激素檢查,以確定是否患有其他甲狀腺疾病。

說到甲狀腺癌,普遍認為它是“懶癌”,發展比較緩慢,而且預後非常好。以浙江的數據來看,甲狀腺癌的5年生存率達92%,總體高於全國的平均水平(84.3%)。但葛明華教授也指出,“我們要清醒認識到,比起美國98%的5年生存率,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值得警惕的是,甲狀腺癌中有一種惡性程度非常高的類型,叫做“甲狀腺未分化癌”,平均生存時間只有3到7月,比“癌中之王”胰腺癌還可怕。

來源:錢江晚報 記者 鄭琪 通訊員 王屹峰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