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數學好,一切都好”
人們常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可我只要一看到萱萱考的試卷,我就頭疼。做過的題目“把一個長方體的高去掉2_釐米後成為一個正方體,它的表面積減少了48平方釐米,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這次又做錯了,萱萱還擺出一幅無所謂的表情說:“數學除了考試,有什麼用啊?”
聽到這個問題,我當場懵了。
仔細想想,確實數學不好,我們照樣能吃好喝好。平時逛個超市買個東西都是別人計算自己結賬,最多拿計算器加加減減,根本用不上那些公式。
但是工作以後,我才發現數學的運用,其實無處不在。
雙十一系列滿減、津貼、紅包、打折,看見很心水的東西,剛要買下來,就發現價格跟介紹裡說的對不上,跟店家溝通才發現有四種計算方法。
挨個計算過後,結果跟平時沒差多少,算了,不買了!
父母年齡大了,想給他們買個保險,稍微了解一下險種,一系列的數字便撲面而來,讓人無語凝噎,只能拜託理科生幫忙計算。
所以,學好了數學,不管是學習還是從事某個行業,都能使人變得更加聰明有智慧,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這種好處終生受用不盡。
剛離世的偉大科學家霍金,在自傳《我的簡史》中提到過:“最聰明的孩子學數學和物理!” 近年來,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有近一半以上是數學出身 。
學好數學,對成長為優秀人才的推力可見一斑。
這樣的孩子,才能更好的處理事物,用最短的時間做最大的行動,利益最大化。
二、“高分低能”的孩子,缺乏數學思維
數學這麼好,可為什麼那麼多孩子,就是學不好數學呢?
研究發現學不好數學的學生主要有三類:
- 第一類,是對數學根本不感興趣,考試成績經常不及格;
- 第二類,是學生深受“題海”之苦。每天上各種輔導班,刷題,可是遇到同類習題還是不會做。
- 第三類,學生存在的問題,最容易被家長忽視的“高分低能”。只會做題目、考高分,卻不懂數學背後的真正原理,很難舉一反三。
數學學得辛苦,不是孩子不行,而是學習數學的方法存在很大問題。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題目不會坐立不安的樣子,都喜歡直接告訴孩子方法或答案,卻忽視了自主思考對學習的重要性。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高分的孩子,到了高年級要學習比較深的課程時,接受與理解知識的能力就跟不上了,成績就降下來的原因。
不久前,《最強大腦》第5季迎來了最後一場國際賽,清華大學的楊易,最終以5:3的戰績成為新一季當之無愧的“腦王”!
當很多人問他腦王是怎麼練成的時,楊易坦言:“不敢說很努力,但我絕不是天賦型。解題方法或者說解題竅門,是思維問題。”
我們學習數學,不僅是為了增長知識,更重的是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的感知、形成屬於自己的思維方式。
考試的時候,就不需要再做決定時僅“憑感覺”?無所適從,或是眉毛鬍子一把抓?
思維方式
發揮的作用
邏輯思維
思路清晰、表述有條理、做事有條不紊
數理思維
清晰准確地解決類似賣賣東西、投資理財等問題
綜合思維
避免單一片面化,能夠綜合可能發生的因素進行思考
概括思維
散亂信息發現它們之前的關系,找出重點,概括整合
抽象思維
梳理脈絡、分清主次,高效解決問題
創造思維
打破常規,從另一個角度理解事物並得出新結論
三、如何讓孩子對數學“開竅”呢?
簡單地講,只要做好三件事情:首先是閱讀理解,其次是建立比較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第三是運用邏輯。就這三條,沒有第四條。
1、有針對性的學習閱讀理解
有研究發現,一年級就開始大量閱讀的孩子比三年級開始閱讀的孩子,在其後的中小學數理化學習方面潛力更大。
閱讀理解中,很重要的一條是理解暗喻。在數學應用題中,很多已知條件其實是通過暗語給孩子的,也就是從字的表面理解深層的意思。
比如,給孩子一個等邊三角形,即每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這意味著什麼呢?
除了三條邊都一樣,還意味著每個角等於六十度,從三角形內部的任何一個點到三條邊的距離之和都相等,等等一大堆的已知條件。
2、建立基本的數學知識體系
每個知識點,只教孩子吃透一道題,比做一百道題更加有效。做題前,先要有整體的大局觀念,從一道題裡,去發散思考。
弄清例題講的什麼內容,告訴了哪些條件,求什麼,書上怎麼解答的,為什麼要這樣解答,還有沒有新的解法,解題步驟是怎樣的。
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這道題?讓孩子把所有相似的題型都匯總到一起,再從出題者的視角觀察:題目還可以怎麼變?總結出來就成了孩子今後復習的資料。
3、重視生活中的數學運算
很簡單,你帶孩子去買菜,一斤蘋果 5元,買3斤多少錢,給阿姨20元,找回多少錢。生活中的數字問題,有意識地讓孩子多接觸,自然就會解答。
推理是高等數學學習的一種重要能力。家長可以盡早跟孩子多玩一些推理游戲。經啟發,孩子分析後能根據其思路(可畫出圖形)進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