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你的學習道路上,需要達到3個目的。
第一個目的,就是學會學習:這就是你每天在學校做的事情,學習不同的學科知識。
第二個目的,就是學會思考:能夠主動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做出決策,反思總結。
第三個目的,就是學會創造:這是學習的最高境界,也是你接受教育最終極的目標。
創新思維是你獨立思考的最高品質,也就是說,在你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只有具備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競爭激烈的社會。 今天這一講的主題是:如何“跳出盒子”用創新思維去思考問題?
3個方法培養創新思維
首先,你需要打破“打破思維定勢”,這是你進行創新思維的前提准備。
什麼意思呢? 咱們來講個小故事。這個故事的主角是馬戲團裡的大象。
你見過馬戲團裡的大象嗎?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就是在大象的腿上套了一個金屬環,環上連著一條小小的鎖鏈,這條鎖鏈系在一根插在地上的木樁上,避免大象逃跑。
你可能會感覺到疑惑:Evan老師,大象那麼大力氣,連一棵樹都能輕松拔起來。那麼體重龐大的大象應該很容易,一抬腳就輕松地拔出木樁,然後跑掉。
但是大象為什麼並沒有這麼做呢?為什麼老老實實地原地不動呢? 是不是馴獸師給大象使了什麼魔法呢?
聽到這裡,你有什麼感受呢? 成年的大象真的喪失了力量嗎?為什麼會老老實實地原地不動呢?
原來在大象小時候,就被同樣的圓環、鎖鏈和木樁鎖在這兒了。當然,小象也的確總想掙脫鎖鏈,不停地去扯那個鏈子。但是扯鎖鏈的過程中,小象會把腿弄傷。
久而久之,小象就意識到了這些努力是沒有用的,而且還會疼痛。於是放棄逃脫的打算,老老實實地站在原地。
等到小象長大後,成年的大象就會形成了“思維定勢”,它會牢牢記著小時候曾經因為鏈鎖和木樁而有過的痛苦經歷,於是就徹底放棄了掙脫,即使現在大象已經非常強壯。
所以大象的故事有一個潛在的寓意,每個同學都有創造思維的優秀潛力。但是可能在你成長的某個階段被壓抑住了。例如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是因為得了一個很糟糕的分數,或者別人一個不經意的負面的評價,讓你開始自我否定,認為自己一個沒有創造力的人。並且在潛意識裡形成了思維定勢,在未來的成長道路上,也一直認為,“我還是要保守一些,不要有太多不切實際的想法好了”。
所以,如果你想有創新思維,你需要首先理解自己存在的某些思維定勢。然後,突破“自我束縛”,這是獲得創造力的重要條件之一。
說完了2個前提條件,接下來,告訴你2個非常實用的訓練創意思考的方法。
1、嘗試著去訓練聯想力。就是平時的生活中,訓練相關事物的聯想,可以從身邊的東西開始聯想。
舉個例子:你能列舉出幾個和“動物”有關的成語或俗語呢?
給你一些小提示,哪些地方能找到有一連串動物呢?:就是直接從12生肖入手。一下子思路是不是就打開了呢?
“鼠目寸光”、“狐假虎威”、“井底之蛙”、“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雞犬不寧”和“一地雞毛”等等。
再提高一下難度。將你想出的成語,串聯起來,講一個故事。
那些井底之蛙,鼠目寸光的可憐蟲,自以為有權有勢,其實還不是狐假虎威,還想當個山大王,真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你看,最後還不是搞得雞犬不寧,一地雞毛呢。
與之類似的,還有,請列舉出幾個和“植物”有關的成語?
除了動物、植物聯想外,你還可以進行同義詞聯想。 例如:你會用哪些形容詞形容很胖呢?你可以從成語裡尋找到很多靈感。例如:肥頭大耳,腦滿腸肥,大腹便便。
此外,你進行聯想訓練的方向還可以更寬泛。
例如,材料相同的聯想。舉個例子:
紙的功能有很多,你能說出家裡有哪些東西是紙做的嗎?
家裡哪些東西是玻璃做的?
再或者哪些家裡的東西需要繩子?
總之,你可以和你的爸媽,或者你的同學,一起在日常生活中尋找一些問題,然後進行聯想比賽。要求,就是想的越多越好。
2、想像力訓練。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一個東西突然消失會怎麼樣呢?
例如:如果沒有手機,那麼…… 你能想出哪種情況呢?(情況越多越好)
現在咱們的生活中,手機是日常必備通訊與娛樂工具。所以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低頭族”,半天不看手機,感覺被世界拋棄了。
但是如果有一天一起床,全世界的手機都消失了,那麼你的生活會怎樣呢?你可以想像一下,你回到清朝的感覺。在清朝,他們的通訊,他們的娛樂是什麼呢? 他們是如何吸收知識的?他們如何排遣無聊時光?都可以給你一些靈感。
相對地,當手機消失了,你會不會擁有某種的幸福感。
例如,你不會急著想要看訊息,不會一直打游戲停不下來,也不會忙到半夜都沒有睡。這到底是幸福還是悲慘?多去想想各種生活層面的情況,能讓你的想像空間越想越廣闊!
相反,你也可以想像突然增加一個東西。
例如:如果我收養了一隻小獅子,我會……..(能說出五種情況,得60分,十一種情況,可以得到100分)
例如你回家的時候,發現一直小獅子在你家門口,你決定收養它。 不過,養寵物可不是一件簡單,你應該怎麼做呢? 生活會有哪些改變呢?你可以開動大腦洞,大膽地想一下。
多說一句,很多國外的私立學校在面試的時候,很喜歡問一下發散性思維的問題,來考察你的應變能力,和你的想像力。 所以,你不妨在生活中,也和爸爸媽媽一起配合,出一些開腦洞的思考題,然後比一比誰想的更多。 這是你平時可以做的,有意識的訓練。
兩點關於獨立思考的小忠告
第一:興趣驅動思考。如果沒有興趣,就什麼東西都學不好,容易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情況,重要的是,興趣是自然產生的,不是別人強迫你的,希望你能尊重你的興趣。
第二:給自己一些空餘時間 。
台灣大學有一口鐘。每天只敲21下。你可能會感到奇怪,為什麼一天24小時,卻只敲21下呢?
這是因為台灣大學校長傅斯年的一句名言:“一天只有21小時,剩下3小時是用於沉思!” 這句話,我深以為然,對我有很大的啟發,同時也提醒我們,不要讓匆忙、焦慮佔據心靈,要學會停下來思考,要讓思想積淀,才能有更多收獲。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同學每天很努力、很用功,雖然比別人學的時間長,卻沒有效果的原因。 同時也解釋了:為什麼,在無聊發呆的時候,我們卻有時候能靈光一現,想出好創意想法。
所以,希望你能夠,每天給自己一些空餘時間,當你有空餘時間,才會去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