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老人身上總有股怪味兒?真相讓人心酸
河南都市頻道 2018-07-11 10:32:41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人年紀大了之後身上就會出現一股奇怪的“老人味”,而且這種現象在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尤為普遍。
以前我一直以為這只是因為老人的年紀變大,身體的新陳代謝能力下降導致的,直到不久前翻到《奇葩說》,張泉靈在節目裡講了一個故事。
資料圖。鐘建珊 攝。 圖文無關
多年以前,她還當記者時,曾做過一個關於中國空巢老人家庭比例的話題調查,調查采訪的過程中,她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很多老人的家裡都有一種“老人味”。
但張泉靈也不知道這種味道是怎麼產生的,後來跑去問醫生,醫生也沒說出個所以然。
於是,在張泉靈在一戶人家做采訪時,終於忍不住問了一位老太太,“您多久洗一次澡?”
老太太遲疑了片刻,緩緩說道:
“我啊,盡量不洗澡,老一個人在家,人老了,洗澡是最危險的事,萬一摔了呢,我這後半輩子,我給孩子多大負擔呢,我自己的生活怎麼辦呢?”
這段話從張泉靈口中說出後,就像是一個催淚彈爆炸在舞台中央,把觀眾和嘉賓全聽哭了。
是啊,普通人誰能想到,在那麼大的城市裡,老人一個人住在樓房裡,要什麼有什麼,竟然不敢洗澡。
而這,竟然會成為她們身上出現老人味的一個重要原因。
“不敢洗澡,不敢受傷,害怕給子女添麻煩。”
每一個字從老人嘴裡說出來,都顯得無比沉重。
父母子女一生,竟然會是彼此欺瞞的一生。
資料圖 圖文無關
更可怕的是,張泉靈在節目裡提到,在2010年以前,中國的空巢老人數量大概是百分之三十幾,到今天這個數據超過了50%,而根據嚴格的科學測算,到2030年的時候,這個數據大概會飆升至90%。
這意味著什麼?
屆時90%的中國父母需要離開子女,獨自生活,他們可能病了也不會告訴子女,吃不好睡不好也偷偷瞞著,甚至,就像前面那位老人一樣,連最起碼的洗澡都不敢。
而身為子女的我們,對事實一無所知。
我們看不到父母的小心翼翼、看不到他們的擔心、看不到他們的無奈,同樣也看不到他們的孤獨。
因為看不到,所以人生註定要多很多遺憾。
資料圖。中新社發 陳超 攝 圖文無關
我外公和我外婆一直都是離開子女獨自生活的,一直到06年年底,我外婆突然給家裡人打電話,說我外公嗓子不舒服,連飯也咽不下去了。
家裡的舅舅阿姨們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後,立馬帶著外公去省醫院檢查,結果出來後,意外讓所有人的心都碎了——外公得了食道癌,並且是晚期,最多活不過4個月。
還有一件事,是我們後來才知道的,其實在半年前外公八十大壽的時候,他的嗓子就隱約感到了不舒服,只不過當時一來沒有引起他足夠的重視,二來也怕麻煩兒女,所以他一直隱瞞。後來病情加重後,外婆幾次三番催他去醫院做檢查,他仍然不願意打擾子女。
結果就是這半年時間,成了我們所有人的遺憾。
中國人很含蓄,總是不願意過多表現自己的內心,害怕麻煩別人,害怕成為負擔。這種心理在老人身上,存在尤為普遍。
他們寧願用偽裝和逞強來面對你,也不願低下頭說一聲“我需要”;寧願在電話裡說”我很好“,也不願告訴你”我想你“。
所有的謊言,聽起來總是讓人心酸。
朋友大劉和我講過一件事,他說他媽每個月都要打好幾次電話來找他要生活費,每次要的都是固定的數目,沒過幾個月大劉就有點不耐煩了,對他媽說,以後一次性給你打過去生活費,就不用隔三差五再麻煩了。
但很意外的是,他母親拒絕了。
之後大劉母親還是依舊在每個月固定的幾個日子打電話來要錢。大劉心裡直犯嘀咕,跑來問我,是不是她媽被什麼人騙了,怎麼總花錢。我不了解事情,勸他別多想,老人每次要的也不多,應該沒什麼問題。
直到有一次他媽突然生病住院,老家人以為自己命不久矣,拿出一筆錢給大劉,都是平時大劉給她的,老人沒花,自己偷偷攢了起來。也就是那時大劉才知道,原來老媽頻繁地打電話給他,根本不是缺錢,只是想和兒子聊幾句話。
大劉工作忙,老媽平時說個什麼事情,沒幾句就被他打斷,每次都是“這種事等我回家了再說”,每次掛掉電話後就再沒迴音。
直到老人家發現打電話要錢的時候,兒子會有耐心很多,問問家裡的米用完了沒,有什麼缺的,有啥要買的。雖然話也沒多多少,但在老人心裡,已經足夠溫暖。
資料圖 圖文無關
小時候的孝順靠愛,長大後的孝順靠錢。
更悲哀的是,我們明明知道父母要的不是這個,但是永遠都選擇一意孤行地用錢來代替愛。
很多人不能理解這種沒有利潤的生意存在的意義,就像他們不能理解父母的孤單。
父母總是不能夠做到將想念和在乎說出口的,於是很多子女便越來越不能理解父母,更不能理解父母同樣需要陪伴和被愛。
反倒是很多騙子意識到了這一點,然後大打溫情牌欺騙寂寞的“留守父母”。
“有些孩子,一個月和我一起吃好幾頓飯,而我兒子……可能一年才能陪我吃兩三頓。”
養兒防老,孩子都不在身邊,人活得年紀再大又有什麼意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靠物質彌補缺失的陪伴,靠“一切都還來得及”蒙蔽自己。
父母為孩子付出了一切,為孩子掛心了一輩子,而孩子偶爾的一點回報都會被視為“福氣”。
他們在年輕力壯的時候為孩子撐起一片天,到了無能為力的老年時期,被孩子麻煩和依靠了一輩子的他們只想著不給孩子帶來麻煩和困擾。
不用壞消息打擾你,不讓你添煩惱,是我失去所有強大力量之後唯一還能為你做的事情。
他們愛你如生命,在力氣耗盡之前都把愛孩子當作本能,但我們不能把這樣的付出當作理所應當。
父母也是人,會脆弱,會不安,會需要子女的在乎和愛。
賈平凹四十歲以後才覺出自己不是一個好兒子,在人生的幾十年裡追逐事業愛情,靠著給母親寄錢來尋求自己的心理平衡,“母親對我的好是我不覺得了母親對我的好,當我得意的時候我忘記了母親的存在,當我有委屈了就想給母親訴說,當著她的面哭一回鼻子。”
畢淑敏在自己的文章裡曾寫道,“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資料圖。中新社發 泱波 攝 圖文無關
別說自己忙,忙不是借口。
人再忙,打個電話的功夫總是有的,哪怕只有一分鐘,哪怕只是幾句話,也該抽空問問他們,幹啥呢,吃過了,昨晚睡得好麼,最近身體怎麼樣。
只要你多用點心,就會發現他們真的會像個孩子一樣,傻傻得笑著,天真地笑著。
那是用心去感受,才能體會到的美好。
好好愛父母吧,理解他們,陪伴他們,告訴他們——“別怕麻煩,有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