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到一段特扎心的視頻。
浙江寧波某小學,一名叫小希的9歲男孩,在教室裡聽寫單詞時,突然眼前一片黑,什麼也看不見了。
小希媽媽帶著孩子輾轉了幾家醫院後,被醫生告知,孩子的視力檢測極其不穩定,最高值和最低值相差700多度。通過檢查各項指標對比,最終醫生確定小希患上了癔症性弱視。
醫生說:因為馬上要考試了,小希學習壓力非常大,從而導致突然“失明”。
孩子的失明可真不是裝出來的,我們千萬不要責怪孩子,而是需要配合醫生,對癔症性弱視患兒從“心”開始治療。
說實話,這個視頻看得我有點肝顫,讓我不由得想到了外甥。
昨天剛剛和姐姐通完電話,她說最近因為期末考試的原因,每天晚上都陪8歲的外甥復習到深夜。前幾天因為孩子寫作業磨蹭,沒控制住自己的脾氣,動手打了孩子。姐姐說兒子長大了,小脾氣上來,兩天沒和媽媽說話了。
我很難想像,印象裡還是萌萌的小外甥居然能忍住兩天不和媽媽說話。
其實,提到期末考試,我也很焦慮。
因為流感,女兒已經半個月沒有去學校了。眼看期末考試快到了,我只能自己在家對她進行模擬測試。
雖然我已經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備,在心裡也安慰了自己好多遍,孩子發燒考試已經難能可貴了,無論她考多少分,自己都需要拿出“佛系媽媽”的心態來對待。
只是,當核對完答案,看到成績的一剎那間,我心裡的小火苗還是蹭一下上來了。如果不是老公用腳在桌子底下使勁踢我,估計我真的會敲著桌子問她:“5+3到底等於幾了?”
家長們的焦慮在逐年下沉
原本我也是個淡定的媽媽,但自從去年9月初,女兒上了小學,一切似乎都在變。
女兒剛開始上小學的時候,我和老公就孩子的學習問題達成過一致意見:絕對不逼孩子上任何課外輔導班,除非她自己主動要求。
但,每次去接孩子,和其他媽媽們聊天,聽到的都是誰誰誰報了鋼琴班,誰誰誰學了舞蹈,誰誰誰上了一對一輔導班。
每當這時候,我就有點茫然,不知道是要堅持自己的初心,讓孩子小學之前,盡可能多地享受童年時光,還是給孩子報幾個班,讓她趕上其他小朋友的步伐。
不覺間,這一學期的功夫,我已經給孩子報了英語一對一輔導班,奧數班、鋼琴班。
前不久在騰訊新聞《@所有人》這檔節目中,演講者張釋文提到:城市越來越大,家長的焦慮已經從高考下沉到了小學、再到幼兒園,逐年下沉。
“你家孩子學奧數了,我家孩子也得學奧數”
“你家孩子上鋼琴課了,我家孩子也得上鋼琴課”
……
“教育,本應該是為了讓孩子獲得健全的人格,但不知道從何時起,卻變成了一場同類之間的競技。”
這句話醍醐灌頂,讓我頓時醒悟。可不是嗎?我這分明已經焦慮到陷入了“攀比”的怪圈。
我的焦慮情緒最直接地表現在孩子的成績上。孩子成績好,一家子喜氣洋洋,孩子成績稍微有下降,家裡就硝煙四起。
直到有一天,女兒問我:“媽媽,是不是我考不好,你就不再愛我了?”
那一刻,我的心被觸痛了。
我問自己:為什麼孩子會這樣認為?
是我的情緒,我的行為都在給孩子傳遞一種錯誤信號,讓她誤以為,如果成績好,你就是家裡的王,如果成績不好,你就什麼都不是。
生活本不該如此艱辛
電影《小情書》中有個細節讓我記憶深刻。
男孩因為沒有考好,大年夜,被當警察的父親責令雙手舉鞋子罰站。男孩罰站的過程中,父親還在一旁一邊說教,一邊用抱枕砸兒子。
被罰的男孩心裡特別憋屈,當天晚上趁父親出任務的時候,拿了幾件衣服准備離家出走。被及時發現後,面對父親的責罵,他說:“這種生活我非常不快樂,如果你想要一個學習機器,那麼就當我死了吧。”
其實,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分數真的不是衡量好壞的唯一標准,在孩子身上還有很多閃光點值得我們去挖掘和發現。
家長對分數越在乎,自身就會越焦慮。家長越焦慮,孩子壓力就會越大。
在國外,有一位父親發現15歲的女兒不在家,留下一封信,上面寫著:
“親愛的爸爸媽媽,今天我和蘭迪私奔了。蘭迪是個很有個性的人,身上刺了各種花紋,只有42歲,並不老,對不對?我將和他住到森林裡去,當然,不只是我和他兩個人,蘭迪還有另外幾個女人,可是我並不介意。我們將會種植大麻,除了自己抽,還可以賣給朋友。我還希望我們在那個地方生很多孩子。在這個過程裡,也希望醫學技術可以有很大的進步,這樣就可以治好蘭迪的艾滋病了。”
父親讀到這裡,已經崩潰了。
然而,他發現最下面還有一句話:“未完,請看背面。”
背面是這樣寫的:
“爸爸,那一頁所說的都不是真的。真相是我在隔壁同學家裡,期中考試的試卷放在抽屜裡,你打開後簽上字。我之所以寫這封信,就是告訴你,世界上有比試卷沒答好更糟糕的事情。你現在給我打電話,告訴我,我可以安全回家了。”
這個小故事,把孩子考砸以後不知道如何面對父母的害怕與焦慮心情刻畫得入木三分。
平等、平和
才是當前父母應有的主旋律
如今,面對即將到來的期末考試,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如何陪伴孩子度過這一敏感時期,我們又該以怎樣的心態來面對孩子的考試成績呢?
1、父母不焦慮,孩子才能不焦慮
新東方英語名師王江濤在陪孩子參加期末考試的時候說,感覺比自己高考都緊張。
家長的這個重視程度,投射給孩子的是一種焦慮情緒。
要減輕孩子的壓力,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讓孩子放鬆心情去考試,我們應該做好自身的心理建設,不再把目光定睛於“別人家的孩子“身上。
另外,做個內心寧靜的父母,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
朋友圈有位媽媽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鑑:
媽媽:“考試不用緊張,像平時一樣答題就可以了。”
孩子:“我怎麼會不緊張,老師說讓我們把心放肚子裡,可我早上上廁所,感覺心從屁眼兒裡跑出去了。”
媽媽:“那不是更好,心不在,就不用緊張了。你把題目都寫完就可以了,考試沒什麼可怕的,像平時一樣就好!”
我想這個孩子走進考場的那一瞬間,內心一定是篤定的。因為媽媽給了他足夠多的心靈寄養,讓他相信,這就是一個很普通的考試,無論結果如何,媽媽都愛你。
2、孩子背後的努力,比分數更為重要
新加坡有一則暖心廣告曾經走紅網路:
當媽媽看到孩子不堪的成績單,正准備發怒時,她突然想起某天深夜,孩子伏案用功復習的一幕。媽媽迅速調整自己的情緒微笑著對坐立不安的孩子說:
“你做得很棒。”
我們一定要懷著一顆包容心來面對孩子的成績,不但要看到結果,還要將孩子平時的努力與結果綜合在一起評估。並在孩子考試失誤的時候,給他一個鼓勵的擁抱,告訴他:
“你已經很努力了,這次沒考好也沒關系,下次記得要努力吆。”
3、平等地和孩子探討成績
知道孩子的成績後,我們要做的不是比名次,也不是急於批評孩子的“馬虎”。而是應該蹲下身,平等地和孩子探討。通過錯題分析,找准孩子的問題出在哪個環節,有針對性地制定下一步的學習計劃。對於成績差的孩子,更要幫住他重塑學習的信心。
這世上本沒有優生差生的區別。
每一個小孩都是一粒種子,只是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開出了絢麗的花,而有的花,卻需要漫長的等待。
正如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所言:家長一定要有一顆強大的平常心,不攀比,不盲從。好家長,不著急,好孩子,慢慢來。
成長的路本就是荊棘叢生,充滿各種未知與挑戰。用愛的春風去吹拂,無論怎樣的荊棘,都會吹出濃濃的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