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人都記不得 3 歲前的事情,甚至四五歲童年時期的記憶,也只能記得些片段。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有個專業名詞——嬰兒期記憶遺忘症(infantile amnesia)。
雖然 3 歲之前的記憶大多會在成年後消失,但並不代表 3 歲前的寶寶就沒有記憶。
一、寶寶記憶力發展特點
寶寶的記憶,從出生開始就有了。
在一項研究中,研究者將活動的玩具掛在嬰兒小床的上方,用一根繩把它和寶寶的肢體相連。
結果,6 個星期的寶寶很快就會發現哪個手臂或哪條腿可以讓玩具動起來,並且這種記憶可以保持長達 2 周之久。
其他相關研究也顯示:
5 個月寶寶接觸一張面部照片僅僅 2 分鐘,兩個星期後寶寶還能認出這張圖片;
9 個月的寶寶已經能夠模仿 24 小時之前看到過的某個行為 。
隨著寶寶月齡增大,到 18~24 個月左右,他們只需很短的時間的學習,就能把新事物納入記憶,甚至當時周邊環境中的一些細節和複雜的特徵,寶寶也都能記得。
隨著寶寶認知能力的發展,他可以對記憶中的資訊進行分類,慢慢建立起事物之間的聯繫,當寶寶在回憶時,不僅會想到熟悉的場景或以前經歷過的事情,也會對回憶中的資訊有進一步的提取。
因此,18~24 個月是寶寶記憶力飛速發展的時期。
二、誰帶孩子大不一樣
1、阿公阿嬤帶。
3歲以前是培養孩子獨立意識和規則意識的重要時期,而阿公阿嬤經常會因為可憐孩子從小爸媽不在身邊,對孩子加倍寵溺,保護過度,什麼事都順著孩子,這樣很容易讓孩子恃寵而驕,後面爸媽帶時再想改回來很難,這樣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2、爸爸媽媽帶。
孩子4個月~3歲是培養安全感的最佳時期,如果這一時期父母陪伴在孩子身邊,更有利於孩子將來的人格發展。此外,在這一階段是孩子與父母之間建立親密關係的關鍵期,如果父母沒做到位,孩子將來一生都將缺乏與他人建立深入而親密的人際關係的能力。
3、保姆帶孩子。
研究表明,被保姆帶大的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每年會遞增10%左右,且呈持續上升趨勢。通常情況下保姆只能保證孩子日常生活的飲食起居及基本人身安全,無法與孩子進行深層次的思想及情感交流,長期處於情感缺失狀態,孩子很容易變得孤僻、冷漠。
三、幫助寶寶記憶力發展,家長可以這麼做
瞭解了寶寶記憶力的發展特點,媽媽們肯定還會好奇,該如何陪寶寶度過這個重要時期呢?
順應寶寶記憶力的發展規律,幫助寶寶的記憶力發展,家長可以這麼做:
1. 多和寶寶對話
這個時期,寶寶已經可以用簡單的句子進行交流了。
寶爸寶媽們每天都可以問寶寶「今天看到了什麼?」「吃了什麼?」……別小看這些簡單的問題,寶寶在回想、複述過程,就是記憶的過程。
@ 家有小 Mike
寶寶 1歲半的時候,我們經常和他玩「猜名字」的遊戲,我會給寶寶的玩具依次起個名字,然後玩之前都會問寶寶「這個玩具叫什麼呀?」現在寶寶三歲多了,看完一段視頻或者聽完一段故事就會自己複述著玩,沒人教她,看個兩三遍基本就能複述得八九不離十了。
2. 生活本身就是寶寶的「好老師」
媽媽們會驚喜地發現,18~24 個月,寶寶的「新技能」變多了。
@嚕嚕嚕
有一次,鄰居家的孩子來我家玩,在寶寶面前玩了一個新玩具,沒過多久,寶寶自己竟然也會玩了!
不僅如此,一些平時關上的櫃子、抽屜,寶寶突然知道怎麼打開了,甚至還會模仿大人把手機放到耳邊……寶寶層出不窮的新技能,總是能讓媽媽們很驚喜。
其實,這就是寶寶通過調動記憶在模仿。
家長日常的一些行為動作,生活中的小細節,寶寶可能都會記住並模仿,寶寶正在利用儲存的記憶來指導他們的行動,這是寶寶自發的學習過程。
3. 家長們要「說到做到」
媽媽們還會發現,這個時候寶寶開始「記仇了」。
@虎虎媽
小虎竟然真的會記仇,有一次小虎不吃飯,爸爸騙他說「吃完飯,就讓你玩車車。」等小虎吃完飯,他爸沒給他玩小車,結果小虎 2 天都不讓他抱。
18~24 個月寶寶,已經可以回憶幾天前經歷的事情了,這個時候要是家長們為了讓寶寶聽話而欺騙寶寶,時間久了,寶寶不僅不會再聽你的話,甚至會對你失去信任。
家長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寶寶不聽話的時候,提前告訴寶寶這件事的結果。
比如寶寶不吃飯時,你可以告訴寶寶「如果你不吃飯我就把飯收掉了」,並且一定要說到做到。
慢慢地,當寶寶意識到他的一些壞習慣真的會造成不好的結果時,自己就會改掉壞習慣了。
小編說:
寶寶的記憶猶如一座未開墾的花園,需要播種,需要養分,需要精心的「栽培」,順應它自然而然的發展規律,等待它從一片純淨的土壤慢慢變成一片五彩繽紛的花海。
家長們不需要強行去刻意改變,給與寶寶足夠的關心和耐心,陪伴孩子一起觀察和探索這個新世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將成為寶寶成長中最好的「養料」。
即便寶寶將來會忘記 3 歲前的記憶,但這 3 年父母的回應和付出,會構建成寶寶對父母的信任和安全感,寶寶會記得爸爸媽媽深愛著自己,記憶會以另一種方式延續。
不過度干涉,不刻意改變,順其自然,陪寶寶一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