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說自己愛孩子,但是我們愛的方式和方法是對的嗎?有時候,我們會不會借著愛的名義,逾越了為人父母的界限呢?
父母都想給孩子100%的愛,也都知道溺愛對孩子有害,但有時候我們是不是沒有分清愛和溺愛呢?
教育孩子要趁早,別等孩子長大了,
讓這個社會的大家庭來替你教育他。
下麵這10幅漫畫,看完真的深有感觸!
01
有人說中國孩子是被人喂大的,而外國孩子則是餓大的。
我見過太多家長,特別是祖父祖母,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吃不飽,恨不得替孩子吃飯。
也有爸媽嫌孩子自己吃飯又髒又麻煩,看到孩子吃飯笨手笨腳的,索性一餵了之。
但是,如此一來,我們不僅剝奪了孩子自我練習、成長和獨立進食的機會,也無法培養起他們對於食物的敬畏之心。
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讓孩子自己吃飯,慢慢培養獨立動手、為自己負責的好習慣。
孩子不想吃也不要強喂,過了飯點就沒有飯。孩子經歷幾次餓肚子,就會懂得按時吃飯。這樣對孩子的身心、意志力,才真的是最好的。
02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太小,根本不可能做到自己穿衣穿鞋,其實不是孩子不會,而是家長不願讓孩子去嘗試、去實踐。
很多孩子直到上幼稚園,還不具備獨立穿衣、自己穿鞋、獨立如廁等生活自理能力,看到別的小朋友都會只有自己不會,孩子會不會覺得自卑呢?
父母包辦越多,孩子的能力就會越差。
而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越差,就越難融入新的環境,父母不要讓自己的「愛」,成為孩子成長的阻礙。
其實孩子兩歲多,就能自己穿簡單的衣物,對孩子多些信任、耐心和鼓勵,不要剝奪孩子成長和鍛煉的機會,要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03
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夠尊重父母和長輩,但是如果你天天只做保姆的工作,孩子如何能夠升起尊敬之心呢?
父母保姆式為孩子包辦一切,不僅會毀了孩子,也會讓孩子覺得父母的付出都是理所應當,很容易養出「白眼狼」。
對孩子真正的愛,
不是替孩子包辦一切。
而是引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但很多家長狠不下心來。
如果不能一輩子當孩子的保護傘,就不要替孩子包辦一切。當父母擋在孩子前面,孩子失去的是自信心、獨立性、責任心、創造性等核心能力養成的機會。
父母像保姆一樣為孩子操辦一切,孩子因為沒有親身經歷過,所以不會懂父母的辛苦,等孩子習慣了父母照顧,也會不珍惜父母的付出。
04
前兩天在幼稚園門口,有一個孩子不小心踩壞了另一個孩子的玩具。犯錯的孩子小聲的說了一句對不起,但另一個孩子依然難受地大哭起來。
這時候一邊的家長不幹了:「你個小壞蛋,弄壞我們家東西,賠!」另一個家長也不甘示弱:「你那麼凶幹什麼,我們都說了對不起了!」
「說對不起有用嗎!你會教孩子嗎!」
「賠就賠!又不是賠不起,那麼凶,沒教養!」
家長還在鬧得不可開交,兩個孩子卻早就被老師帶到一邊,嘻嘻哈哈玩到一起了。
有的時候,孩子之間的事情,
就交給孩子自己去解決。
這也是鍛煉他們,
人際交往能力千載難逢的機會。
父母擔心孩子被欺負,所以當孩子和小夥玩們玩的時候,在一旁緊緊盯著、護著,父母的愛看上去很偉大,但卻讓孩子失去了獨立、強大的機會。
我們希望保護孩子周全,但不覺間卻對孩子進入了過度保護模式,我們覺得是「為孩子好」,卻把孩子變得膽小懦弱、依賴心強、缺乏自信心。
在父母強勢的保護下,孩子永遠也長不大,孩子之間的問題,就讓孩子自己去解決,這也是鍛煉孩子問題處理和人際交往能力的絕佳機會。
05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孩子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在美國,四五歲的孩子就開始學會自己整理衣物、書包,學習洗菜、擦桌了。而中國的寶寶們上了小學依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想要孩子成為精英,讓他做家務必不可少;
保姆式的代辦型家長,最終只會毀了孩子。
不讓孩子插手家務,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你拒絕就等於告訴他:你不行,我不相信你,所以不讓你動半分。
孩子剛開始學做家務,做不好的地方父母多包容一些,孩子就會越做越熟練,做家務不僅是讓孩子學會整潔、歸納,也會讓孩子有家庭責任感。
會做家務的孩子,因為親身經歷和體驗了父母的辛苦,也會更懂得體諒父母,而保姆式的代辦孩子的生活,只會滋生孩子的懶惰、自私、不懂感恩。
06
有一次帶孩子去參加繪畫班的公開課。旁邊坐了一個四五歲的小朋友。老師讓大家填色,但是對那個小朋友來說填色並不容易,老是畫到線條外面去。
儘管孩子畫得挺開心,
但是一旁的媽媽卻急壞了。
「寶貝,聽媽媽的話用紅色好看。」
「你看你,又畫到外面去了!」
「這個地方媽媽幫你畫。」
在這位媽媽幹預孩子自由嘗試的過程中,也讓孩子失去了成長的機會。
如果父母經常幹預孩子嘗試、探索的過程,那麼孩子就會變成什麼都不會、也沒有創造力的孩子。
很多父母看孩子作業不會寫,畫畫不會畫,就直接替孩子寫了、畫了,但成長不能代替,不讓孩子探索、犯錯,孩子就永遠無法自己掌握學習。
孩子剛開始學習、畫畫,可能在大人眼裡做的一點也不好,甚至錯誤百出,但孩子的成長就是在不斷試錯、體驗中進步。
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探索一再打斷、干涉,非但不會幫孩子快速成長,反而會讓孩子缺失自信,失去探索和嘗試的慾望。
我們總以大人的高標準來要求孩子,卻忽略了孩子和大人之間的差異。對孩子多些耐心和鼓勵,要允許孩子「犯錯」、不完美,讓孩子用自己的節奏成長。
07
我小時候,最快樂的時光就是放學回家的那一段路。和小夥伴們草地田野上追逐嬉戲,捉蛐蛐捉蚱蜢…
現在回想起來,這不僅增進了我和小夥伴們的友情,也讓我能夠親近大自然、鍛煉身體。
大自然帶給孩子的樂趣和體驗,是房間裡的益智玩具無法帶給孩子的,讓孩子感受大自然的陽光、風、草石、溪水,能給孩子帶來最純真的快樂。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特別容易生病,因為他們離大自然太遠了。天天宅在家裡,面對鋼筋水泥的叢林,如何能夠健康成長呢?
帶孩子上100堂早教課,不如帶孩子去親近一次大自然,不想讓孩子成為溫室裡經不起風雨的花朵,就不要把孩子一直關在溫室裡。
有機會,爸爸媽媽多帶著孩子去大自然中撒野吧,讓孩子真正綻放自己的靈動與天性!
08
跌倒了自己爬起來,人生哪能一帆風順?
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來,才能學會勇敢、堅強和擔當,總是幫孩子找藉口,讓孩子把責任推卸給別人,孩子怎麼成才?
初生牛犢不怕虎,很多孩子其實不怕摔跤,摔跤後孩子一般會自己爬起來繼續玩,但孩子摔跤後父母的驚慌失措和過度緊張,會讓孩子變得懦弱膽小愛哭。
對孩子不要過度緊張,每一次跌倒都是成長,讓孩子從跌倒中學會如何自己站起來,會讓孩子更勇敢、自信的面對生活的挑戰和挫折。
總是幫孩子找藉口,不但會讓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退縮,也會讓孩子學會推卸責任,不能勇敢的面對社會。
09
不準做這個,不準做那個…這是好多媽媽的口頭禪。
但是作為家長,我們是否應該抑制「我懂」「我經歷過」「我知道什麼對你好」的念頭,解禁對孩子的各種不允許和束縛呢?
但有的時候,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比一件乾淨的衣服重要得多。衣服髒了可以洗,但是禁錮了孩子的好奇心就再也無法挽回了。
孩子需要用心,用身體,用行動去探索世界,然後他才會愛上這個世界,進而富有激情的活著!
人生就是探索未知的過程,想讓孩子樂觀、勇敢、自信,就要放手讓孩子去做、去嘗試、去探索,成功會讓孩子有成就感,失敗則會讓孩子積累經驗。
10
放手教子並不代表父母不盡責,
反而是對孩子的未來更負責。
懂得放手才是深愛,你替孩子避開的風險,生活總會如數奉還;你替孩子走過的路,孩子仍然需要哭著自己重新走一遍。
孩子的成長,我們可以參與,卻不能代替,我們不捨得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就會讓他很苦。
我們總以為孩子是一張白紙,我們可以替孩子描繪、設計未來。
但孩子不是一張白紙,而是一顆獨一無二的種子,我們可以為孩子提供適宜的土壤,但我們不能代替孩子成長,孩子需要的是自己成長。
孩子和種子一樣,只有歷經風霜、雨雪,挫折和挑戰,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孩子終將要學會自己面對一切,請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