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旁邊的這個小洞是個啥?
婆婆說這是「富貴倉」有它的孩子吃喝不愁!是真的嗎?
從洞裡流出的液體臭臭的,我要不要把它擠出來?
對於耳朵前面的這個「小洞」民間有「前倉藏糧,後倉藏糠,耳朵棱上藏衣裳」的說法。但事實上,這並不是幸運的象徵,反而是一種先天畸形!
1、「耳倉」=耳前瘺管
事實上,象徵著「富貴」的小洞,學名為:耳前瘺管。
是寶寶在胚胎髮育期,由於形成耳廓的組織發育不完全,造成多開於耳前的小孔。也有少數小孔開在耳垂或耳輪的後邊緣上。
在小孔後面的瘺管深淺、長短不一,呈分支狀分布。
但寶媽們不必擔心,雖然瘺管縱橫交錯,但另一端是封閉的,不會連通大腦!
目前認為耳前瘺管與遺傳有關,在亞非國家比較常見,一般5個人中就有2個人有耳前瘺管。
我國當紅小生王俊凱耳前也有這樣的小洞,可以說是最讓人擔心的「明星同款」了~
2 、發病症狀
耳前瘺管一般分為單純型、分泌型和感染型。
單純型
這些小洞一生都不會發炎,也不會感染或者分泌白色液體。這種沒有症狀的耳前瘺管對身體沒有什麼影響,也無需處理。
但經常摳弄、擠壓,也有可能造成感染。一旦感染就有反覆發作的可能。
分泌型
分泌型的耳前瘺管平時會分泌少許白色粘狀液體,聞起來臭臭的,屬於正常代謝產物,局部也可能瘙癢不適。
感染型
有些耳前瘺管容易感染,感染時周圍紅腫、疼痛、膿腫。反覆感染可能會留下疤痕。
如果寶寶年齡較小,感染時也可能伴有發燒等症狀。
3、如何治療
不是所以類型的耳前瘺管都需要治療,單純型和分泌型只要不出現感染,重點在於日常護理。
而感染型的耳前瘺管,一旦感染就要及時就醫!
日常護理
保持清潔
如果小孔流出分泌物,用棉簽輕輕擦拭即可。
這時寶媽就要控制住自己的「強迫症」千萬不要擠壓小孔,增加瘺管發炎的風險。
當寶寶洗澡或哭泣時,也要注意不要讓水或者眼淚流入小孔,保持小口局部的清潔乾燥。同時也要告訴寶寶用耳衛生。
不挑破膿腫、不放入異物
當瘺管發炎造成腫包後,我們千萬不要自行挑破膿腫幫助分泌物排出。
觀察寶寶,如果不能自行消腫,需要帶寶寶及時就醫!
同時也不要用類似頭髮,細線的異物放入小孔「一探究竟」。不要讓我們熊大人的做法,造成寶寶的瘺管發炎!
飲食清淡,增加抵抗力
注意寶寶平時的飲食,清淡為主,儘量不吃海鮮或辛辣的食物。
當寶寶生病時,炎症也很容易發作。所以寶寶生病時也要格外注意瘺管是否有異常。
增強寶寶抗力,減少生病次數也能減少瘺管發炎。
及時就醫
一旦發現耳前的小孔出現紅腫流膿嚴重感染時,就需要手術治療。完全摘除瘺管後,就不會再出現感染的症狀。
治療方法:
急性感染或皮膚破潰的寶寶需要先使用抗生素控制炎症,之後再進行手術。
如果已經形成膿腫,需要切開膿腫進行引流,炎症消除之後進行手術。
手術之後需要清創換藥直到痊癒。
耳前瘺管既不會連接腦部神經,與面部神經相隔也較遠。切除瘺管只屬於一個小手術,所以寶媽們也不必擔心會不會傷及腦部,或造成口眼歪斜。
4、其他常見耳部畸形
除耳前瘺管外,坊間另一富貴的象徵——栓馬樁。也是讓不少寶媽不知是好是壞的東西。
副耳
副耳俗稱「栓馬樁」,因為長得栓馬的樁子,所以被認為「留得住財」,是富貴的象徵。
但其實寶寶耳前多長出的這塊小肉包,是由胚胎髮育過程中,第一鰓弓的異常導致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副耳也會按比例長大。
副耳需要切除嗎?
一般來說,副耳與神經和大腦血管互不相連。只是多長出來的一塊肉,唯一的危害就是影響美觀。
所以留與不留可以遵從寶寶或寶媽的意見。
切除副耳需要就醫!
很多寶媽為使寶寶上幼兒園之後不被同學嘲笑,選擇儘早摘除。
民間有用繩子結紮在副耳尾部,使副耳壞死脫落的土方法。科長要說,這是非常不科學的一種方法!
一方面,副耳脫落後,壞死部分可能受到細菌感染,抵抗力差的寶寶可能造成敗血症等嚴重後果。
另一方面,繩子結紮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將副耳割下,寶寶會因此痛苦不堪,脫落之後也會留下明顯疤痕。
雖然摘除副耳屬於一個小手術,但也一定選擇正規醫院進行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