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真的很累”
原創 北晚新視覺網 2018-07-18 20:01:18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課外班慢慢興起,逐漸佔據了學生時代的每一個暑假。
畫畫、書法、鋼琴、小提琴、英語、數學……背著書包流著汗在每個培訓班之間趕點的小孩們好像離原來無憂無慮的夏天越來越遠了。
然而佔據了孩子們大部分童年少年時候的暑期時光的培訓班在很多時候只是家長的一廂情願,抑或是無奈之舉。
當孩子們長大後再回想童年少年時光,心裡浮現出的不是和媽媽一起做好看的小裙子,不是和爸爸一起打籃球,而是每天面對冷冰冰的樂器,和永遠做不完的奧數題。
新華社記者楊世堯/北晚新視覺供圖
幼兒園的時候,小豆丁們一到暑假撒了歡的往家跑,小霸王在家裡沒人管的住:每天扒在電視前邊看動畫片,抱著零食不撒手,到了飯點又不好好吃飯,午睡都是先偷偷閉上眼,等爸媽走了下床接著玩…
這時候家長用興趣班“拴住”他們,以防養成壞習慣。而且,小孩子的未來還是未知的,他們不知道有哪些方向,家長也不知道他們會對什麼感興趣,只能通過興趣班來慢慢嘗試。
有的小朋友喜歡媽媽給報的興趣班,去了有小朋友一起玩;也有的小朋友就是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熱情,不愛在屋子裡邊呆著,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下午下課媽媽來接…
其實,家長們更想在孩子的身邊與他們共同成長,這樣的興趣班更像是無奈之舉,是父母忙於工作無法陪伴的留白。
宋溪/北晚新視覺供圖
到了小學,從背著粉色藍色的小書包邁入校門口開始,小朋友們的競爭也隱隱的要開始,然而最焦慮的還是家長。
“大家都出國玩了,咱們家孩子也不能落下。”
“多走走,多學學,開闊眼界。”
“好好學畫畫,考初中的時候好加分。”
“媽媽這輩子是沒有機會跳舞了,媽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
......
很多的培訓班只是家長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認為孩子需要的,家長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但很多時候並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有時家長所謂的堅持在孩子這裡是一天比一天的厭惡、一遍又一遍的呵斥、一次又一次的吵架,紙上落下的只有眼淚沒有汗水,以後只會積上滿滿的灰。
李嘉/北晚新視覺供圖
北晚新視覺供圖
上初中後,面臨近十門課程,孩子們課業壓力突然變大。中考競爭激烈,家長也更加緊張。
課外輔導班多多益善;藝術體育特長也要跟上;老師也在施加壓力,“為什麼不報班呀是不是家裡條件不允許?”
假期好像不再是假期,反而變成了學期的延續。
其實,家長也並不輕松。一對一課程一個小時就要幾百元錢、游學一個月各項打點花費都不少。當下輔導班遍地都是,家長還要精心挑選最合適的培訓機構,想找名師輔導還要找關系引薦……
其實家長也不願看到自己的孩子那麼辛苦。但是競爭激烈,父母們體會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艱辛,所以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但是孩子們並沒有經歷過那些激烈的競爭,也不懂未來面臨的到底是什麼。只覺得上不完的培訓班太苦太累,佔用了他們暑假的時間。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多進入叛逆期,更不想被約束,家長又覺得孩子不懂事,父母與孩子的矛盾和隔閡會越來越大。
周良/北晚新視覺供圖
而當面臨即將成年的孩子們和即將到來的高考,家長明白在這種時候孩子的心態波動顯得尤為重要,他們也紛紛選擇尊重孩子們的想法。
初中到高中,小孩子好像突然長大了,突然明白自己未來面臨的是什麼,也有了自己的選擇。
懂事只需要一瞬間。
面對高考,面對同學們的競爭,面對十年寒窗苦讀,大家都選擇了全力以赴。
這時候的假期就是高中生們查漏補缺、學習新知的加油站,准備考特長生的學生們也會在假期裡好好准備。
家長的辛苦也被孩子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們通過好好學習來回報父母的一片苦心。
假期的輔導班其實是個很矛盾的存在。
父母花錢花精力給孩子們挑選的輔導班,孩子們卻滿腹抱怨的在那裡坐著浪費時間;孩子們通過特長高考加了分,這項特長卻成了記憶裡的一道傷疤;學生們用了八年十年練就了一項技能,長大後卻再也沒有碰過…
都說暑期輔導班是中國的特產,我們也承認我們生長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我們無法避免競爭,也想在競爭中贏。但是如果以失去童年少年時候的活力與張揚為前提,代價未免太大。
都說人生只有一次,當我們滿臉皺紋躺在搖椅裡回憶過去的時候,你希望記憶中留下的是奔走在各個輔導班之間的急促的腳步、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呵斥和沾滿眼淚的琴弦,還是那個無憂無慮的、和朋友一起踢球的夏天……
如果你也有類似經歷,如果你願意跟我們分享,那就給我們留言吧,我們將選取精彩的留言展示在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