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邁過7個壽命坎,專家告訴你“防病重點”是什麼
廣州日報 2018-07-24 22:16:28
人生歷程中的每個階段,都埋藏了許多“定時炸彈”,隨時會威脅我們的身心健康。飲食不良、久坐不動、過度操勞……生活上稍有不慎,便可能中招。
10~20歲
男性防疾病,女性防痛
青春期關鍵期,扭轉等發病率較高。家長應關注男孩的健康,盡量不給他們穿緊身牛仔褲,督促孩子運動。
國外一項調查顯示,在青少年女性中的患病率為67.2%。青春期女孩面臨升學等多方面精神壓力,容易誘發原發經,需要在母親幫助下關注的護理。
避免用冷水洗頭,少吃西瓜、雪糕等生冷食物,以免因受寒引起,導致。還要注意休息,不做劇烈運動。
20~30歲
男性,女性防偏頭痛
中華醫學會統計發現,30歲左右男性,病發病率為30%。久坐、不愛運動、作息不規律等與之相關。
常炎等只是男人的“小感冒”,可早防早治。多喝水、多排尿,能減輕高濃度尿液對前列腺的刺激。性生活規律、洗溫水澡、勞逸結合、減少心理壓力等有利於前健康。
據統計,我國有1000萬~2599萬人患偏頭痛,發病率是9.3%,多發年齡為25~35歲。
美國衛生和公眾服務部的數據也顯示,約75%的偏頭痛患者為女性,年齡大多在20~45歲,半數左右發生在前後,可能與期、妊娠期的激素水平波動有關。
女性應盡量避免緊張、煩躁等不良情緒,防止過分勞累;飲食要清淡,按時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
30~40歲
男性防消化疾病,女性
三四十歲的男性消化疾病高發,以慢性肝病(如酒精肝、脂肪肝等)、胃病(如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炎症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等)最為常見。
共同誘因是不良的生活習慣,這個年齡段的男性要注意規律飲食,減少不必要的應酬。
據統計,我國育齡女性異位症發病率為10%~15%,25~45歲高發。“安錯了家”,常伴隨各種失調症狀,如期延長、過多等。
建議女性每周進行3次瑜伽訓練或1次中等強度的全身活動生活,減少經血逆流的幾率;避免重體力勞動。
另外,需要提醒職場女性,21~29歲是生育黃金期,錯過這個時期可能會增加患異位症的風險。
40~50歲
男性防高血壓,女性防年期
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性心髒病的發病率會隨年齡增加。美國心髒病研究委員會指出,四五十歲的男人常因吃肉過多導致三高。
調查發現,我國一半左右的中年男性飲食習慣差,往往早飯常不吃、午飯隨便吃、晚飯狠狠吃。
建議吃飯要細嚼慢咽,每次吃飯時間控制在40分鐘左右,增加蔬菜、豆類的攝入,將零食換成水果、堅果;堅持鍛煉,每周至少做2~3次步行、慢跑、游泳等運動;戒煙並遠離二手煙。
中年女性孕激素分泌減少,面臨停經、更年期等轉折點。加上婚姻情感、家庭關系等問題困擾,精神壓力大,易出現情緒激動、煩躁、失眠等反應。
中年女性要“先睡心,後睡目”,晚9點後就應保持心情平靜,不看情節緊張、悲情的電視劇。11點准時睡覺,保證“黃金7小時”的睡眠。遇事保持豁達、積極的精神狀態。
50~60歲
男性防糖尿病,女性防心髒病
一家體檢中心對兩萬多人的體檢報告統計顯示,糖尿病患者主要集中在50歲以上人群,60歲是發病高峰。另據“中國糖尿病及代謝綜合征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男性患病率超女性2倍。
中年人要多吃果蔬,減少肥肉、全脂奶製品的攝入;堅持鍛煉,如慢跑等。若減掉7%的體重,就能將患糖尿病風險降低50%。
美國一項調查顯示,女性50歲後心髒病患病風險大大提高,與絕經後雌激素減少有關。我國80%的女性絕經年齡在44~54歲之間,中老年女性要保護心髒健康,定期查心電圖,少熬夜,通過做瑜伽、聽音樂、聊天等方式減壓,飲食上減少油、鹽的攝入。
60~70歲
男性防腦卒中,女性防骨折
據統計,64%的腦卒中發生在55~75歲,並有年輕化趨勢。男性患腦卒中風險略高於女性。戒煙對預防腦卒中意義重大。
研究發現,65歲以上男性因吸煙導致腦卒中的風險比65歲以下者高2倍。
男性可通過轉移注意力等方式戒煙。此外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積極控制高血壓。
骨質疏鬆在60歲以上人群中發病率為56%,其中女性發病率高達60%~70%。隨著年齡增長,人變得僵硬,靈活性減弱,更易跌倒,甚至骨折。
女性可多吃含鈣高的食物,如牛奶、蝦皮等,並多曬太陽。還應定期檢查骨密度,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雌激素替代治療。
70~80歲
男性防血管疾病,女性防認知障礙症
數據顯示,我國約有6500萬~1.3億血管病患者,7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達20%~30%,男女比例為5:4。一旦某處血管出問題,對全身都是打擊,可以說“病在身上,險在心腦”。
從預防上講,生活節奏別太快,少吃大魚大肉,鞋襪別穿太緊,不要經常盤腿坐或蹺二郎腿,剪指甲別太靠近皮膚等。
一項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我國75歲以上認知障礙症患者為11.5%。絕經後女性患此病幾率高於男性3倍,這與雌激素水平下降有關。另外,老人面對退休、喪偶等問題,感到孤獨無助,也會影響認知功能。
老人應做到能動就動、能學就學、能看就看。多參加社區活動和家庭事務,常進行學習、體力訓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