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EQ的力量一書有提到,孩子的社交情緒發展會影響孩子進入團體的能力,而孩子的語言能力則會影響到他們的自信心與遊戲能力,認知能力則會影響孩子的理解與表達,這些發展環環相扣,爸媽又該如何知道孩子現階段的發展狀況呢?
幼兒就是從遊戲中,培養出社交互動能力玩,是培養社交很重要的媒介。科學類的腦造影期刊發現,1歲半內的嬰幼兒,透過眼神觀察別的孩子的遊戲行為,自己大腦裡的感官運動區、社交情緒區域全都活化起來了,科學家推論,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很想要模仿,很想跟別人一樣,很想要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所以,遊戲是社會化的前身,怎麼會不重要?剝奪了孩子的互動與遊戲,眼神少了對人的互動,不就少了很多大腦被刺激的機會?
孩子語言發展問題,大隻雞慢啼,有可能是語言障礙幼兒語言的臨床醫學簡單評斷標準是,一歲半要會說五個單字,但其實這個標準很容易被阿公阿嬤們推翻,最常聽到的就是”我兒子還不是三歲多才會講話、叫爸爸媽媽,現在不也都講得很好!“,所以我的孫子也是大隻雞晚啼,到時就會講。小心,這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語言的發展黃金期!「語言發展遲緩」是五歲以下幼兒最常見的問題,約有10%~15%的學前幼兒有說話、語言問題的溝通障礙。如果孩子兩歲還不會說話,家長通常就會擔心這個問題。因為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嬰幼兒第一個表達性辭彙出現的時間約介於8∼15個月之間,而前50個辭彙出現的時間約介於13∼21個月。
爸媽陪玩提升孩子認知能力
認知的架構取決於孩子體驗和操作經驗,無論是肢體動作技巧或用手把玩物品,都是孩子在提升自己認知的過程。父母在陪玩時,要參與而不是光在旁邊看或是「主導」。擴充孩子的玩法對孩子來說是有趣的新發現和培養新的經驗喔!由實際操作、具體概念至抽象概念的訓練,物品的功能、使用、分類、顏色、形狀、大小、多少、長短……判斷、推理、解決問題。記得,透過多感官的遊戲,才是加強孩子語言認知能力最好的方式,例如摸摸看長長的頭髮和短短的頭髮,長短是不是一下就了解了呢?